美术欣赏论文

2022-03-30 08: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欣赏论文》,欢迎阅读!
美术,欣赏,论文

初次听到范曾这位当代画家的名字是再近年的一次中央台的赈灾晚会上,因为他捐款数额大,更因为他得画价钱大,这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也开始注意他这个人和他得画。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 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范曾先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其作品《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称号。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总统府爱丽舍宫授予范曾先生“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法国“国民之星协会”在法国参议院拿破仑厅举行授勋仪式,授予旅法著名艺术家范曾先生“国民之星”金质勋章,以表彰他在艺术生涯和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为社会公益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艺术上我决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彼苍者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祖国我分担你的痛苦和灾难、我分享光荣和尊严、因为你的名字叫中国。“青年品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成败兴衰。”这是范曾先生的名言。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人物画变革发展进程中,范曾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当时,范曾的画靡被画坛,影响波及东瀛,拥有大批追随者。范曾的人物画以其迥异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模式化、政治化的人物造型形象,以古代先贤和文化名人为题材,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为表现手段,率先冲破了笼罩中国画三十余年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为中国人物画的审美转换提供了契机。而他的以线赋形,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观念和实践更是打破了写实主义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绝对笼罩,将现代人物画由写实向写意推进了一大步。

范曾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崛起,标志着国画人物画创作继文革红色美术运动之后,进入一个新的复兴阶段。此可视为现代国画人物画创作转变的第三个阶段。范曾国画人物画创作,作为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阶段性标志是不容忽视的。

他较全面地汲取了蒋兆和的国画人物画创作观念,范曾在人物画创作上,也可谓得其衣钵真传。走出以“素描为一切造型基础”的误区,以线造型,广泛吸收传统白描的表现方法,强化线条的表现力,而基本放弃了水墨素描的创作方法。在蒋兆和的基础上又将现代国画人物画创作变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范曾的人物画无疑更接受传统人物画的本源,同时又深具现代意味。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素描对线条表现的制约,而使现代国画人物画创作更具写意性。从范曾开始,国画人物画创作基本建立起以线和笔墨造型的观念,并由此进一步和西方素描拉开了距离。在这一方面,范曾在书法上的优长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他的人物画,对徐氏学派大胆扬弃,强调骨法用笔,以线和水墨的变化来造型,在用线和笔墨的变化上,较之蒋兆和更为恣肆、放任,这与他对任伯年的取法大有关系--这一点对当代国画人物画创作影响尤大。

19661976年十年中,红色美术运动--红卫兵美术,工农兵美术笼罩画坛并以其大众化面席卷整个社会,美术成为高度意识形态的东西,“高大全的形象,公式化的构图,革命化的题材,政治化的隐语(如标题、有关人物动作、背景、道具等说明性的造型语言)等等,构成了‘文革’美术创作的模式特征。(郑工《演进与运动》“文革”时期的美术模


式是将“中国画的现代化,西洋画的中国化,改造成中国画的西方化(西方传统的写实化)西洋画的革命化。”其语言范式变革的基础是西化。强调空间层次,明暗造型和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和生活主题,特别是素描大行其道。在这个前提下,自设语境的中国画创作已走向异化或不存在了。范曾以古代人物造像名震画坛。他的人物画,对徐氏学派大胆扬弃,强调骨法用笔,以线和水墨的变化来造型,在用线和笔墨的变化上,较之蒋兆和更为恣肆、放任,这与他对任伯年的取法大有关系--这一点对当代国画人物画创作影响尤大。范曾在其人物画创作中,已显出较强烈的变形和现代意识--笔力强悍,线条劲折,试图用线的写意来打破写实对形的辖制,而范曾在很大程度上已做到了这一点。从范曾开始,国画人物画创作基本建立起以线和笔墨造型的观念,并由此进一步和西方素描拉开了距离。在这一方面,范曾在书法上的优长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范曾的人物画无疑更接受传统人物画的本源,同时又深具现代意味。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素描对线条表现的制约,而使现代国画人物画创作更具写意性。他的代表作《一行和尚观象图》《济公》《达摩》《陶潜》等作品,都充分发挥了传统笔墨和线的写意性,将素描对笔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他的一些意笔人物《乐夫天命复奚疑》《简笔达摩》《亦崎岖而径丘》,即使现在看来也是深具魅力的。同时,这些作品也深刻地影响到当代国画人物画创作,其笔墨和造型精蕴,已作为文本资源整合到当代国画新变中。无论如何,范曾国画人物画创作,作为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阶段性标志是不容忽视的。

范曾的作品在笔墨和线的表现上,无疑是具有创造性的,但他的作品本身也存在着由时代局限所造成的不可克服的弊端。他的作品由于一味强调骨法用笔,因而线条刻板僵滞、用笔过实,人物形态无不呈强直争折状。这种笔法上的弊端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也具有同样的反映。如果他能弱化一下用笔的强度,用笔虚和萧散一些,象他的为数不多的意笔人物那样,则他的人物画创作无疑会臻于更高水平。此外,他的作品之失,还表现在人物画着色方面,其人物画着色或偏暗、或偏亮,色彩艳俗,用色未跳出彩墨人物画的窠臼,甚至带有进一步俗化的发展,这应该说也是范曾人物画的一大弊端。

范曾的人物画创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臻于高峰之后,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之后,短短几年却是中国现代美术进入新一轮中西融合和多元化发展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术创作模式从多样走向多元,民族精神和现代观念开始自足向前发展”各种模式都在现代化立轴上滚动。至85’新潮时期,与中国画坛隔绝近半个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又汹涌涌入本土,以至中国当代美术用短短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现代美术用100年才走完的现代历程。西方现代美术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促使中国当代美术在新一轮中西绘画融合这一更高阶段,寻求更新更全面的突破和发展。人物画创作也不例外。

作为一代书画大家,范曾大隐于市,却心挂世人。千金散尽,独享平淡生活,收放之间,尽显大家风范。范曾先生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代表,和企业家们一同行善,在中国知识阶层中具有标杆的意义。人们只知道他的画,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善行。作为一代书画大家,范曾大隐于世,却心挂世人。千金散尽,独享平淡生活,收放之间,尽显大家风范。范曾先生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代表,和企业家们一同行善,更能让中国财富上长出精神来,在中国知识阶层中有标杆的意义。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他先后于香港、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93年北京正式展开书画拍卖活动后,他的画也成为拍卖场的在世画家的中心。199312月北京拍卖出的一幅《华陀望断图》,起价8万,最后以12万成交。三年后,范曾回国,他更潜心于绘画,行笔更加沉稳,更加注重表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荣宝拍卖公司在近二年的拍卖活动中,范曾的《苏子吟啸图》成交价是23.1万元、《钟馗神威》以55万元拍出。范曾先生与荣宝拍卖公司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曾创下范曾先生半年内仅在荣宝斋交国税157万元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2003430日,南开


大学接到了第一笔用于抗击“非典”的捐款。这就是范曾向母校抗击“非典”工作捐助的50万元人民币。当时他身在外地,当得知天津出现“非典”疫情时,心急如焚。考虑到学校在抗击“非典”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他捐赠人民币50万元,并题字一幅“战胜非典,匹夫有责”,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勉。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洪代表学校接受了这笔捐款,对范曾先生“战胜非典、匹夫有责”的义举表示赞赏,并说学校一定按照范曾先生的意愿用好这笔捐款。200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倡议下,季羡林、张锲、王蒙等55著名作家学者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以使更多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范曾为此捐助100万元,成为最高额度的个人捐款。8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工程办公室接受这笔最高额度的个人捐款时,范曾先生平淡地说:“我是一介书生,这是我力所能及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尽一份心而已。

但谈到自己的人生感悟时,范曾不能忘记与杨振宁、陈省身的生死之交。当年,陈省身获得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的消息传来不久,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他和杨振宁正在一起谈如何处置这笔钱。因为陈先生是美籍华人,他要按照美国的法律交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陈先生个人不要这笔钱,他要全部捐献给他工作过的地方,捐献给美国、英国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2008512号,中国四川省汶川发8.0级强烈地震。在这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关头,范老毅然捐出1000万人民币赈灾。 2009年以来,71岁的范曾老先生不仅外貌慈善,其对公益事业贡献更让人敬仰。2010420日在中宣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范曾老师个人为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人民币,做为赈灾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b137c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