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贞观政要》有感:为政致安惟在得人

2023-04-11 13:2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贞观政要》有感:为政致安惟在得人》,欢迎阅读!
贞观,为政,政要,有感,安惟在

读《贞观政要》有感:为政致安惟在得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全书十卷,分为四十篇,二百五十八章,约八万字。书中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王珪、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细致生动,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统治者决策运筹、执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图,可以说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为后期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吴兢著《贞观政要》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虽然书中在史实上有所失误,但由于叙事详赡,文字明畅,论述的又是统治之道,因此晚唐以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 书中所记述的封建政治问题是全面而详备的。吴兢把君主作为封建政权的关键,在开卷的第一篇《君道》中,首先探讨了为君之道。他列举唐太宗的言论说明: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


必须先正自身。把安民与修养自身当作为君的两个要素,对于君主的个人修养,他以唐太宗为例,说明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是相当重要的,这两点也是唐太宗成功的关键,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看,这两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 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在书中,吴兢还重点记述了人才使用问题。书中介绍了唐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事迹。唐太宗对用人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一再强调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贞观政要·儒》)对于人才,他提出了必须具有高尚品德,能够克己恭俭,直廉洁等要求。为此,他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选拔人才的措施,而且非常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和赏罚。通过唐太宗的努力,一批人才集中于初唐政坛,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大批人才的出现,也在巩固封建政权,组织民众生产,安定民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正是君明臣贤,上下一心,才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知贤用贤一直是古代政治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唐太宗君臣相得的实践,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佐证。《贞观政要》对此的记述,则把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了深入。 《贞观政要》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是一部独具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e66a3d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