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创意无限

2022-06-19 04:5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变废为宝 创意无限》,欢迎阅读!
变废为宝,创意,无限

变废为宝 创意无限

摘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美术教育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要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对孩子们进行引领:让小眼睛去发现大世界,让小指尖去碰撞大智慧,让无限的创意去收获最大的快乐。 关键词:变废为宝;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展示美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在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同时却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唤起当今人类的环境意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作为一个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美术课堂也任重道远。它不仅可以以变废为宝为主线,开发课程资源,对各种废旧物品进行制作,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渗透了环保意识。几年来,我以学校的特色课程为主,以平常课堂教学为辅,和孩子们收集,探究,创作各种废旧物品,把它们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及环保效果,下面我就如何进行收集、探究、创作、展示废旧物品谈一谈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在收集中碰撞变废为宝的火花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美,用丢弃的牙膏盒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楼房;用雪碧瓶可以制作瓶娃娃,飞机,火箭。材料作为体现美术作品灵魂的重要载体,她是作品的血肉。美术教育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在材料自身的特质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尝试各种材质带来的新鲜感中感悟艺术,使他们体会到发现材料,合理利用材料创作作品时的喜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收集生活中这些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呢?这就需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从他们手中扔出的零食包装盒及生活废品都有着再利用的价值,而后鼓励他们去收集,从而大胆地进行自由创造,成功地为我所用

以特色课程为例,开学初我和孩子们开展了寻宝大行动,带领孩子们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变废为宝。我主要是这样操作的:引导孩子们对材料的特征进行观察(比如形状,色彩,光泽,质感,肌理图案等方面),形成深刻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启发和自然生活的种种联系,构思材料最适合表现的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一特征。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收集大行动,学生的成果主要如下:易拉罐、纸板箱、牙膏盒、糖纸、香烟盒、扣子、塑料瓶子、各种瓶盖、绳子、蛋壳、碟片、护蛋纸盒、废泡沫、废旧挂历、广告纸、冰棒棍、一次性餐具(杯子、碗、盘子、筷子、牙签) 等等 。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材料分类,探讨这些材料都可以做些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一次性纸杯的探讨结果——可以做各种形态的人物,不同的动物,可以剪成各种花卉,当手工挂帘、台灯、笔筒、闹钟等等的制作用品。 除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收集废旧物品外,在校园内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那也是很关键的。不妨简单说说我对《巧用打包带》这课教学的设计。 二、在探究中激发变废为宝的热情

收集身边生活中可以成为我们教学资源的废物,开展美术活动不是单一的绘画形式。我们应结合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把自己带来的废物去玩去设计,使他们在做做玩玩中去发现去想象这些物品可以变成哪些新的东西。如:有的小朋友用纸盒子做了楼房,用牙膏盒子加上瓶子的盖子就变成了汽车;有的用一次性盘子做了小飞鱼,用纸盘加果冻壳就做成了吊饰;用小木头做了画框,用小木头加贝壳加旧纽扣就做出了一些小挂画,还涂上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让孩子们不断的探究、尝试,连他们自己都惊叹自己的作品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变成的。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又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变废为宝的热情,同时也树立了利废观念。

三、在创造中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教育家勒温费尔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分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作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创造的能手。我通过让学生察接触——感受体验——创意展示,使孩子们的心灵手巧体现在作品中,更体现在对不同废


旧物品的独到的发现和独特的处理中。从旧报纸到泡碎的纸浆粘合起来取代黏土和橡皮泥,学生又能从稍有异趣的捏塑方法上找到新意,奇异的材质产生的美感又会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

为了使孩子们能真正拿自己当创作者,我给我们的美术室取名为艺间工作室,让他们在那里热情创作并能够随心所欲的拿作品去美化、装饰属于他们的天地。于是孩子们总是让我惊喜不断:

(一)快乐象花儿开放

我参考少儿美术上的一优秀课例《饮料瓶花》,对其进行修改。让孩子们通过欣赏组图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然后引出常常被我们丢弃的饮料瓶,可怜的饮

料品常常和垃圾为伴,我们应该如何让它象花儿开放。于是孩子们进行了探究、 创作,普通的塑料瓶通过他们的巧手成了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给美术室添了亮笔。 (二)纸杯纸盘大变样

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可以说 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孩子天生就有创造的潜能,而引导孩子发挥创造本能的最好方法就是为他们提供多种的工具、材料及不同的创造形式。生活中常见的纸杯、纸盘,孩子们将它进行组合创作后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收获着成就感。

四﹑在展示中收获变废为宝的成果

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别人肯定时,都是津津乐道的,所以教师要把他们所创造的美给予肯定的展示。于是我们的艺间工作室就成了她们展示作品的舞台,只要你静下心来去欣赏,似乎学生的作品中就透着创作的热情。

对于作品的展示方法很多,说说自己尝试过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1,举办变废为宝小制作展

定期举行主题性学生作品展出,让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废物利用的作品创作当中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化废为宝手工制作的魅力。 2,变废为宝模特秀

2007年的元旦,我把学生们的作品搬上了舞台。当《看我72变》的音乐响起,当一个个孩子身穿各种生活废品做成的衣服踩着旋律亮相时,台下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所有的观众无不称赞节目的精彩。我想这就是废物利用的魅力:扑克牌的不同粘贴;垃圾袋和碟片的神秘组合;蛇皮带的剪裁彩绘;尼龙带的编织串联;胶卷和广告纸的巧妙搭档;雪碧瓶和餐桌布的不期而遇……成就了变废为宝的舞台艺术大餐。

通过变废为宝的展示活动,每一种废旧材料的利用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了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在废旧材料的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无形之中使学生的作业形式多样化,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升华。

皮亚杰认为,孩子的发展不取决于客体,也不取决于主体,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的,没有活动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收集、探索、创造、展示,我想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让孩子们懂得变废为宝,意义深远——因为美的东西多了,世界自然就更美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bb54cf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