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学习中临摹的思考

2023-01-28 22:2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美术学习中临摹的思考》,欢迎阅读!
美术学,临摹,思考,关于,习中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

关于美术学习中临摹的思考

张嘉琦

【摘要】 2001年,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也提上日程。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一种或几种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美术教育被当做一门文化学习,我们可以在美术作品中了解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治、生活、精神等信息。因此,美术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曾巧学生对世界和我国传统文化更加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旨在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从而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美术 临摹 新课程 思考 一、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腾飞,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样一种历史和经济背景下,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步被提上日程。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画和书法,直到100多年前,我国美术大师徐悲鸿才将西洋画带入中国,中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逐步的才将美术这一科目引入到课堂。因此,美术教育发展较西方发展缓慢。在我国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中进行最多的教学活动就是临摹,而临摹的主要内容又都以美术教师的标准作为指导,学生成绩评定以教师眼光作为标准,致使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太难索然乏味,使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和美术表现潜能及由此引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美术素养的基本要求相违背,我国普通公民还是不能了解中国的美术知识,更不要说提高审美能力。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还反映出这样的问题:一是体现在把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教与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美术造型法则和实践的应用;三是对美术概念的误导与忽视,造成学生对美术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这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需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次要位置,程的评价也缺乏全面性。

二、再次认识教学中的临摹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看到人类的文化成果无不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和沉淀积累下来的,在进行创造发明时无不是吸收或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美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是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的,是人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表现主观理想世界和客观现实世界的重要符号。无论从美术史发展的历程中看,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了解,艺术都不是虚空存在于世的,没有哪个画家学习美术时完全脱离前人的表现手法而自然存在的。《1

()学习美术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临摹

所谓临摹就是学习前辈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表现方法,由此可见临摹是我们美术教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掌握美术规律的重要学习方法,对了解美术本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董启运说:“初学欲知笔墨,须临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我国传统美术—中国画的特点是“意象”造型,它不要求模拟现实,以实际不存在的线为造型手段,以阴阳、虚实、轻重等处理对象空间关系,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些具体方法归纳成程式。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各画种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思维、绘画模式和表现语汇。这些程式也就是中国画的特色,这是面对实景和人物模特写生的方法所不能代替的。要传承中国画的


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过临摹这个途径,掌握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及造型规律,领悟文化精神特质。而西方的造型艺术更注重形体与结构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表现手法的训练,将想要表达的感情色彩通过油画、水彩、素描等形式表达。同样,在美术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学习画家们的表现形式,通过临摹,更快更直接的掌握前辈们的方法,从而更快的形成自己的艺术形式或者艺术风格。《1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临摹方法

临摹是把学生引向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学习前辈们的方法对打开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启迪我们快速或者说准确掌握某种方法,进入智慧之门,通过临摹又会将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临摹学习作正确的引导?我觉得首先应从选择好的范本开始,宋人刘道淳在《圣朝画评》中说:“师学舍短”,也就是指临摹学习,必须有所选择,去短取长。二是采用临摹和鉴赏相结合,不能傻临,如唐志契所说“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因为临摹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也是整体上解决感受与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应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体味,在临摹中,要学会比较,学会品味,学会分辨优劣雅俗,判断笔墨高下,领会笔墨与风格的关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表达能力。三是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因为临摹不是目的,临摹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把握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并形成创新的基础。比如,临摹素描的话 要注意头像的结构 一定要理解头像的结构。不然你再这么临摹最多只是画的像。没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默写头像就死定了。色彩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微小的差异, 这个色感好的人会比较明暗。最好是实物写生, 最有益于色彩的提高。《2

三、美术临摹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坚持“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我们的教学多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只有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基础和能力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教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防止盲目的或单纯的教学。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教师以自身的修养,对不同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智能结构和艺术修养等,能够全面性透视,并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他们自身发展的潜力优势,充分发挥个性,培养出独特艺术创造力,而不是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 ()充分利用“范画”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

因为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而教师“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把作品进行分解、剖析和演示,在示范的过程中有重点地结合讲解,尤其是用笔方法、色彩的配置予以详细的示范。学生经此直观感受之后才能加深体会,尔后引起学习兴趣与表现冲动,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形式技巧传授不能过于僵硬

形式技巧传授在美术教学中虽然程式很强,但在向传统学习过程中,要从作品的精神上去领会和把握,不能用“硬性强化”的教学方法,而形式技巧的传授必须打破僵硬的概念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必须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进行。 ()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国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古人之法是用,造化之象是体。”在造化之前,所以除了临摹学习古人之外,向自然和生活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能力和写生能力,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心得,个人阅历,修养体悟进行个性化创造,也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入一个创造层面。《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4c67d576c66137ef0619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