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导引,开启文言之旅

2022-10-16 10: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趣”为导引,开启文言之旅》,欢迎阅读!
导引,文言,开启,之旅

以“趣”为导引,开启文言之旅

作者:钱晓辉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第10



钱晓辉

小古文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包含了许多有趣的寓言、历史故事以及自传等。时至今日,教材中也选编了许多经典的小古文,短小有趣、浅显易懂,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故事,能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古典文化之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且文言文含有较多的生僻字,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了促进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小古文中的趣味,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趣味中逐渐亲近小古文。

一、巧选文章,演出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小古文的语言魅力和趣味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常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没有充分的耐心。教师不妨选择一些有趣而短小的文章,或选择其中的一个经典段落进行重点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表演或有奖竞答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找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如,《两小儿辩日》一文讲述的是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大小的故事。通过神情、动作以及语言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辩论画面。而学生的年纪与文中的小孩年纪相仿,非常容易在情感和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将文中的画面重新展现在众人面前,从而起到加深学生记忆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如此寓教于乐的方法比起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学生在自发的记忆下,更加容易领悟课文的内涵,深化小古文学习。

二、入情朗读,读出情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是学习古文的必要途径。朗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感受课文的情感,学生在有声有色的真情朗读中必然能品味出小古文的趣味。

如,在教学《为学》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去想象一下文中人物的语气和神情。如,“子何恃而往?”富者如何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感悟路途的艰险,逐步引导学生读出惊讶和质疑的语气。再如,“吾一瓶一钵足矣。”贫者如何说?启迪学生思考为什么贫者要强调“足”字,让学生读出自信与淡定的神情。“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富者又如何说?让学生想象富者内心的不屑与轻蔑,从而读出这种不屑的语气。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能让学生明白原来小古文还可以这样朗读,体会到小古文简练语言所蕴含的情趣和魅力。

三、猜读结合,猜出情趣

同样,为了促进小古文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理解意蕴、懂得语言、获取情感共鸣以及明白其中的道理等为教学目的,真正享受小古文的意趣,达到言、意、情、智的融合。因此,教师不妨采用“猜读法”,在猜一猜的场景中激活学生的情感期待。


如,《性缓》一文中,当学到“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这段话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慢性子的人又会怎么说,学生的积极性瞬间就被调动起来了。有学生在短暂思考后说道:“你可能哪个地方有问题了,小兄弟。”也有学生说:“小兄弟,你先别着急,有个事情需要跟你说一下。”还有学生说:“小兄弟,你衣服那边好像有点不一样。”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正好将原文里的内容猜出来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原文,不仅引得巧妙,还有趣、自然,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也能在边猜边读的过程中,逐步展开,逐步深入,逐渐掌握课文内涵。这样的“猜读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始终让学生怀揣着好奇心和新鲜感去面对古文的学习,在不断的猜想中,开阔了思维,读懂了古文,在轻松愉悦中猜出了古文的情趣。

四、仿续训练,写出情趣

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作为范文而存在,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记忆、阅读和表达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不妨让学生试着仿写、改编或者续写课文,从而让学生获得更系统的写作训练,实现从读到写的升华。

如,在《性缓》一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文中被火烧到衣服的人,用文言文对性缓的人说些话。有学生说:“汝可知,水火无情,不可迟疑也!”还有学生说:“遇事须分缓急,该缓则缓,该急则急,不可一昧迟疑啊!”这样的续写颇具古文韵味,可以看出学生既理解了文意又有了自己的感悟,非常精彩。当然也可加以运用,如学过《菊》这篇课文后,有学生这样仿写《桂》:“桂花盛开,十里飘香。其花如珠,其色为黄,性温和,秋意初现,落叶纷飞,惟其飘香。”这样的仿写,既满足了行文上的特点,又饱含学生自我的思考,

表达优美而富有诗意。试写让学生找到了小古文表达的趣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要想让学生享受小古文学习的乐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趣味性出发,用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走进小古文,一起体会古人的美好情趣,让小古文特有的文化气息陶冶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的精神世界,用趣味导读、悟情、启智,让情、趣、智相融,充分诠释小古文的意蕴,让学生在小古文的学习中,真正领悟古典文化的内涵,提升语文文化素养与小古文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鹤涛小学)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9f561b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