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的研究

2023-02-16 13:39: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针对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的研究》,欢迎阅读!
陇南,高台,礼县,社火,针对

针对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的研究

作者:李灵枝,李纶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7



要:民间艺术源自民众生产生活的需要,陇南礼县的高台社火艺术最初是为了满足祭祀的需求,伴随时代的发展现已转变成民间娱乐活动。当前国家重视传承民族民间艺术,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从陇南礼县高台社火的功能演变、历史、文化内涵、表演、传承现状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陇南礼县 高台社火 地域性特征



一、陇南礼县高台社火概述

(一)陇南礼县高台社火的功能演变 高台最早来源于祭祀,是先民用食材做成各种动物的形象放在桌上拜神祭祖,祈求五谷丰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在正月闹社火时带着供桌和贡品游街。因为这样游街不方便,逐渐开始由人装扮成神,在庙内和街上表演。后期为了大家方便观看神的扮演者高高举起,由此产生了高台。现代社会的高台表演已由祭祀转变成庆祝春节的娱乐活动。形式、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的是人抬人的表演,现在是人、机动车辆等多样的表演方式,更加适应当前民众的审美要求。

(二)陇南礼县高台社火历史 陇南礼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主要有仰韶、齐家和周代多种文化的遗址。此外,陇南礼县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有社火、高台、乞巧等原生态民俗。社火风俗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祭祀拜神的活动,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春节社火表演是陇南礼县最隆重的节目,社火里的重头戏就是高台。高台表演一般由锣鼓队在前面开道,“高台”在锣鼓队后行进。

20世纪初,高台就成为春节闹社火的主要形式之一了。艺人制作出安全牢固的支架后,把三至五个小孩固定在木制的高台座位上,下面是笨重的石磨底座,需要多个男青年抬着在大街上展示。20世纪30年代,高台的制作材料开始转向铁质,下方使用桌子造型的木制正方形底座,这样的设计减轻了高台和底座的重量,起落十分方便。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陇南礼县的高台使用的骨架变成了坚实的钢筋,桌子样式也改为旋转模式;改革开放初期,陇南礼县高台社火开始使用小型机器载着高台进行表演,表演方式也更丰富。现代的高台内容愈加丰富,每年都有涉及时代主题的表演。

二、陇南礼县高台社火的文化内涵

(一)陇南礼县高台社火地方特色浓郁 高台社火是非常古老的民间广场艺术,当前主要流传于陇南礼县地区。礼县历史悠久,是我国历史上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当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最出名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春节的时候进行表演的高台社火。高台表演的主要形式是真人站立在木架或者铁架上进行表演,这种艺术形式乡土气息浓厚,内容十分丰富。陇南礼县高台题材来源于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众的现实生活,主要包括古代神话传说、传统戏剧故事、现代社会风尚等等。

(二)陇南礼县高台艺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高台制作属于一项集体创作,对制作技术要求很高,需要制作人了解基本的力学原理,保证制作出的高台力量均衡而且稳固。高台的制作者都是本村的心灵手巧的农民,大家各司其职,利用自己所长相互配合,一起完成整个工序。




当今陇南礼县的高台社火的表演依然在春节隆重举行,因为制作工种繁多,所以一般在春节前两个月就开始准备了。陇南礼县高台社火都是村长召集村民聚集在一起,商量新年高台表演的题材,随后根据确定的题材构想支架的造型,准备必需的材料。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村中的大大小小男女老少都要帮忙准备,最终是以一架非常大的高台社火队的形式出现的。

三、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表演

高台表演之前需要多项细致的步骤,主要包括:第一,商量决定高台社火表演的主题,根据主题开展工作;第二,根据设计稿,把材料弯曲成需要的框架,在框架中进行焊接等工序,完成支架的制作;第三,根据经验,使用木、绳、布等多种材料制作成惟妙惟肖的各种道具,如常见的代表吉祥的龙、蛇、鸡、兔等,有时还会制作云、山、树等造型;第四,在村子里选择年纪小、体重小、胆子大的孩子们进行各种装扮,装扮结束后,把他们有层次地放置在安装好的座位上,并进行安全舒适的固定;最后,锣鼓喜庆开道,一年一度的高台社火表演正式开始。

(一)制作支架 根据选定的题材,熟练的老艺人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高台造型。由于高台的表演占据的位置比较高,需要先做好结实的骨架。原来礼县的高台骨架使用木、铁等材料,现在使用钢筋。当地艺人依靠丰富的力学经验对骨架进行组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现出高台社火的高、奇、险的艺术特色。

(二)对高台进行调整和装饰 陇南礼县高台要求达到整体统一、构图奇特、造形优美。高台表演的支架做好之后,支架暴露在外的部分,需要制作者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包装和美化,突出主要表演的部分,使观众看不出制作的破绽来。

(三)挑选适合表演的孩子 高台社火上表演多是二到五人之间,会在表演前选用几个体重较轻、胆子较大的小孩。而涉及惊险动作的表演,需要有经验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高台社火表演之前先将表演的孩子固定好,同时对孩子的腰部缠绕舒适的厚棉布以保证舒适度。虽然高台社火在高空惊险的动作有安全保护措施,但整个表演依然有一定的危险。

(四)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表演 首先,高台社火表演中的高台表演最为典型。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表演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很多民间典故、戏曲故事、时代风尚等。中国神话题材有《八仙过海》《刘海戏蟾》等,古典名著的的题材有《武松打虎》《薛丁山征西》等,民间故事题材有《嫦娥奔月》《天仙配》等。这些高台表演艺术借鉴了中国戏曲、古典舞蹈、中国传统杂技的元素。在具体表演的时候,身着戏装的孩子们会按照大人指示的动作,进行比较夸张的表演,整体上表演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其次,高台社火中伴随的民间大鼓表演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包括:舞龙和舞狮的鼓表演、典型的大头和尚鼓、当前很多地区流行的秧歌鼓、陇南独特的霸王鞭鼓及少数民族常使用的腰鼓等。第三,高台社火表演中还会出现秧歌表演。陇南礼县高台社火中的高台秧歌社火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最多的时候可以到五百多人一起进行表演,表演的种类和内容十分丰富,展现了陇南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热切愿望。

四、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的传承现状

(一)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的传承现状良好 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的传承现状良好,值得其他的民间艺术借鉴学习。陇南礼县的高台社火不仅保持了自身艺术的精髓,又紧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每年的高台社火表演都是当年度社会主题。例如,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刻,陇南礼县就创作了《香港回归》的大型高台社火艺术的表演;2008年中国奥运会成功举办,陇南礼县创作了《五福迎奥运》的高台艺术作品。总之,陇南礼县高台艺术一直保持与时代同步,表演的内容也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这是陇南礼县高台社火得以长期延续、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推动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除了紧随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变化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之外,还需要政府、学者、民间艺术爱好者、公民的集体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带头促进针对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传承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陇南礼县的高台艺术悠久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适当的保护;其次,相关学者需要各尽所能,整理好和深入研究礼县高台社火的所有历史文献资料,并编订成册以方便知识的留存和扩展;第三,民间艺术的爱好者和公民要经常宣传陇南礼县高台艺术的历史和表演特色等,为传播优秀民间艺术竭尽所能。

五、结语

民间艺术依附于民间的民俗活动。历史悠久又具有鲜明民间特色的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也不例外,它在陇南庆祝春节的活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融合了我国古代的武术、古典舞蹈、戏曲、杂技等表演成分,是一种生命力顽强并有良好未来发展前景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蕴含着当地群众深厚的民族情感,表达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同时,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的地域特征明显,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学习。总之,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体现着礼县文化的发展,所以,研究陇南礼县高台社火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德未等.礼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 刘吉平.礼县盐官高台社火的地域性特征述论[J].甘肃高师学报,2011161.

[3] 钟敬文.民俗学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者:李灵枝,昆明理工大学2015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艺术;李 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民族民间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辑:水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9efb17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