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负少年头——王希孟之《千里江山图》教学案列

2023-01-24 03:55: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丹青不负少年头——王希孟之《千里江山图》教学案列》,欢迎阅读!
千里江山图,丹青,年头,不负,教学

丹青不负少年头——王希孟之《千里江山图》教学案列

201711月份苍南县举行高中美术教师探讨课,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在众多的课题中笔者选了《千里江山图》,因为正好那段时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算是蹭了一回热度。这幅画自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只对外展出过5次,虽然位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但是它的知名度比起《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步辇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唐宫仕女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就是展览次数少,相关资料也不多。而本次展览据说效果极好,民众对这件传世之宝热情高涨,人数爆满,与四年前那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近些年民众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对这张画知之甚少,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很有必要引领学生去了解、欣赏国之瑰宝,另外画的作者18岁的王希孟,他的成长经历对学生是很好的正面教材,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有益。 教材分析: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物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千里江山图》是一张青绿山水画,带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教材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表现等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中国画有较为整体的认识,对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有积极意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拓宽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艺术传统,尤其是青绿山水,有所了解、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美术学习,学生对美术的了解也逐渐增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本学期继续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加强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美术鉴赏让学生达到视觉愉悦、心情舒畅,在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通过综合鉴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青绿山水虽然不是主流,却是极其重要的存在。18岁的王希孟,高中生的年龄,通过那里获得成功,对于大家有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尤其青绿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的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导入课题《千里江山图》。通过竞猜绘画的作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参与度,进入课程。 二、认识《千里江山图》 1.简单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主要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比较中国山水画的不同之处,重点介绍青绿山水的发展过程 3.以大观小的观察认识方法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中山是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奇峰竞秀,水是江河密布,纵横交错,烟波浩渺,秀丽壮美。古人善于从登高望远,高处望全局,这就是大观小的方法。

4.画面中是如何表现山?在画面如何体现? 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5.青绿山水的用色特点,以及意义?青绿山水的独特魅力 6.王希孟独特的处理方式,源于年轻人的冲劲与干劲。 三、知识拓展,《千里江山图》的评价 读画面上的三段题跋。

1.乾隆题字;2.蔡京题跋、皇帝赵佶;3.溥光题跋 案例评析:

《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做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笔者力求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以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为深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搜集了作品中的信息,了解作品的构成;以为融入,通过一问一答,互问互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为升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千里江山图》,拓展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以激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案例启示:

一、高中生学业负担过重,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考学的双重影响下,高中生习惯性的把美术欣赏课视为副课、休息课,而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正确认识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真正用意和目的。有时教师得找一些有益的知识,故事,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更好地了解人以及人所处的时代环境,通过美术作品,给予他们成长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6a8935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