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

2022-07-21 01:2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欢迎阅读!
转化,学生,问题,教育

工作中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技巧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纪班规、迷恋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为了这些学生,很多教师呕心沥血,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许多教师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教育效果甚微。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这些问题学生呢?我觉得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生理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问题家庭是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根源。凡是健康成长的学生都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相反,问题家庭则是问题学生的诱因之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与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大量事例表明,在破裂家庭和家庭气氛紧张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极易产生偏激、玩世不恭、性格扭曲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二)学校因素

当前的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减弱、学习热情降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逐渐形成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进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对立。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有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以及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营业性的游戏机室、网吧的诱惑等。所有这一切,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的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不良误导。 (四)学生自身因素

青春期的年龄是最危险的,这些学生有着太多的精力和活力,但心理上又不成熟。由于在学校里时时感到压抑,于是他们就到校外去寻找包容、吸纳、同情,这就必然导致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失控,使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加冷漠,而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求全责备。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老师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顾,更不能对他们持有厌恶心理、定型心理。班主任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对待。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需要给予更多的爱,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一切最好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所以,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对那些问题学生应该怀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爱心,问题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缺少爱是问题学生产生失落的普遍原因之一。因此,爱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情感是与他们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应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信心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果教师在教育中遭受挫折就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那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转化问题学生应该对他们有良好的愿望

一味地认为问题学生不可救药、教育不好,认为他们笨、教不会,就不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期望。因此,要相信他们身上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潜能,有许多可以捕捉到的“闪光点”。而且由于学生的可塑性极大,他们的潜能一旦开发并发展起来,是能够跟上队伍的。耐心首先,问题学生问题多,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比教育其他的学生复杂,难得多;另外,即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缺点,愿意改进,但是因学生年龄特征,自制力比较差,加上家庭、社会及周边环境负面影响,一般都有反复的现象。所以,班主任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切不可因学生一时改不过来而灰心丧气,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班主任的爱心、信心和耐心只是一个前提条件,否则,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将成为一腔空话。那么,要想切实地转化问题学生,我觉得班主任老师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技巧:

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尽管问题学生有许多缺点,但他们一定在某一方面有其特长,或对某一项活动感兴趣,也有潜在的闪光点。面对问题学生,就像面对一丛带刺的玫瑰,教育工作者看到的不是花下的刺而应是刺上的花。作为教师要及时看到他们微小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促使他们转化,切不可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失去教育们的信心。

(二)让问题学生对自身的问题有所认识和改正。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接受和喜欢自己,才能自尊自强。问题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缺点、弱点以及一些不良的东西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或盲目自大,自以为是;或自暴自弃,悲观失望。因此教师既要引导问题学生立足于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所作为,又要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之处进行改进补救。

(三)尊重问题学生,多与他们沟通谈心,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问题学生平时往往受到的表扬比较少,教师的训斥,同学的轻视,家长的打骂,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激,对教师有疑惧,进而产生对立情绪。因此,要转化他们,首先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多沟通多谈心,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关系。 (四)要唤醒问题学生的自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激励。问题学生之所以长期落后是因为存在一个消极的角色模式,教师如果改变问题学生在班上的身份地位,就有可能促使学生的性质由消极向积极转化,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由于问题学生的行为常遭受指责,所以导致他们丧


失自尊心。他们对错误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却经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愿望。如果及时给予帮助,他们可能会获得进步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唤起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促使他们一步步转化。

(五)办事必须公道,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优生是一种眼光,对问题学生又是另一种眼光;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歧视另一部分学生;优生犯错,他们宽大处理,甚至姑息,而问题学生犯错则横加指责,并加倍严惩。须知,这样既影响教师本人的威信,更伤害问题学生的心,导致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使他们越滑越远,影响其教育转化。 (六)分析问题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因材施教。

儿童个性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缺点。作为老师应具体分析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个性特征,给他们一个发展个性的空间,实施个性教育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运用“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问题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打好基础,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挥主动性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消除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坚定学习信念。

(七)力求家校互通,形成合力。

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进行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问题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将更有利于达到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问题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问题学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没有现成的妙策和固定模式,但是作为班主任,应该坚信:问题学生尽管较难转化,但只要捧出一颗真诚的爱心,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科学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帮助他们,绝大多数问题学生是能够被转化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所以,班主任应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班主任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6cb22d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