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

2022-10-23 12:0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字经》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欢迎阅读!
断机,三字经,孟母

《三字经》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

这句话是说:以前,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孟子名柯,字子舆,小的时候家里面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计,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住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庄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个环境。孟家迁到了庙户营,这里是个大镇,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两个集场,喧闹异常。孟子倒是兴高采烈,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三迁”是多次迁居,这里的“三”是形容词,有多次的意思。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说禹王多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

孟子十分聪明,上学以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慢慢就觉得学堂的课实在没有意思。有一次,孟子一连三天没有上学,早上出门说去上学,下午还准时回家,孟母以为他是放学了。三天不去学堂老师不放心,派人到家里探问,看孟子是不是病了,这下子孟母才知道儿子逃学了。下午孟子又回来了,母亲问他到哪去了?孟子回答说上学去了。孟母大怒,拿起剪子就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齐着机杼给剪断了。这一下孟子害怕了,因为他们维持家计的唯一来源就是母亲织的布。孟母让他将断了的线头全部接上,几百根经线全剪断了,哪里还接得上。

孟母于是将道理讲出来说:读书与织布一样不能截断,截断了就接续不上了。即使能接上,但织出的布满是疙瘩,还有人要买吗?你贪玩逃学,荒废时光,怎么能学到安邦定国的本领呢?

孟子这才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亚圣,这就是“子不学,断机抒”的故事。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坚持每天一条“原创”国学分享,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36773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