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故事

2022-08-01 00:0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包拯的故事》,欢迎阅读!
包拯,故事

包拯的故事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人们常说的包公、包龙图也就是指包拯。包拯的故事,不仅史书上有记载,而且通过评话、戏曲、小说,电视剧的艺术渲染和宣传,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1. 立志报国 以诗言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包拯遗留下来的唯一文学作品。 这首诗在包拯一生中就如同座右铭一样。它充分表现了包拯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他立志要做国家栋梁之才,希望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清心寡欲为治身之本,刚毅直道是处事的要诀。可以说,包拯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入仕的。

1. 两袖清风 一砚不收 包拯到任后,命砚工按照进贡实数制作交纳,深受百姓欢迎。庆历三年(公元1043)包拯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要赠给他作为纪念,他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五朝名臣言行录》包拯以知州之尊,又为当地百姓做了好事,连一砚作纪念品也不收受,这和历任官员相比,判若泾渭。在当时贪污成风的社会里,这是极少见的。包拯的正值清明,深为人们所赞扬与传诵。

2.不畏强权 弹劾高官 包拯不仅敢于弹劾皇帝的后妃,也敢于多次指责气势显赫的国戚。张尧佐是仁宗皇帝的叔岳父,即温成皇后的伯父,他担任计相后,老百姓负担的苛捐重税日见增多,但朝廷财库反而枯竭,这显然是张尧佐的过失。


包拯上书弹劾张尧佐,并对仁宗任命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的重要职位也极为不满。当时很多朝臣各自为了私利向贵妃讨好,连那些宰辅大臣也不及时规劝,而是屈从皇帝旨意。包拯却置个人利害危险于不顾,言辞激烈地向仁宗反映了任命张尧佐的不当,而且寓意深长地要求仁宗改弦易辙,修正以前的错误做法。

不料仁宗对包拯这一奏疏不理不睬,想让此事含糊过去。包拯则以更加慷慨的言辞坚持弹劾,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极谏,终于迫使仁宗免去了张尧佐的两项要职,并规定:凡是后妃家庭成员今后不得担任国家的军政要职。这就杜绝了外戚窃权的通路,避免了外戚擅权的悲剧。可以说,这是包拯“立朝刚毅”的主要的一项历史功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09747b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