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南采茶戏

2022-09-24 18:01: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赣南采茶戏》,欢迎阅读!
赣南,采茶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赣南采茶戏

作者:肖化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6

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江西省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流沙河曾说赣南是采茶戏的老家,赣南客家采茶戏就是赣南土生土长的采茶戏。 一、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安远,信丰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

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二、采茶戏的发展阶段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采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二月采茶……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主要唱调是【茶黄调】、喃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f0ee6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