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结合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2-04-29 23:4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学研用结合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欢迎阅读!
产学研用,人才培养,财务管理,构建,结合

产学研用结合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作者:夏艳姝 李文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5



夏艳姝1 李文2

1.哈尔滨广厦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2.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要: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关注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产学研用合作的人才才是未来社会大量需求的资源。文章从财务管理专业入手,倡导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以不断的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以适应社会对其提出的高要求。无论是通识教育的强化,还是理论教学的巩固,或者是实践教学的改革,或者是师资结构的调整,还是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都将作为有子系统服务于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就业导向 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的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b-0166-01

所谓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引导下,以培养特定人才为目的,使用相应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运行形势,从而形成特有的教育培训体系。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营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好落脚点。但是现阶段却呈现出: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经验缺乏,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等各种问题。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其不仅仅对于财务管理知识掌握不牢,而且基本的实践能力低下,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其提出的基本要求。

1 强化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融入文学的,古典的,科学的元素,使得教育趋于综合化。这不仅仅是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基本前提,也有利于学生做好专业知识学习的准备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与学生财务管理知识的培养,还要将管理心理学管理沟通,企业家精神,财务管理职业道德,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渗入到教学中去,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详细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其一,注重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研究,找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切合点,实现通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二,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充分结合高校师资资源,发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三,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下获得人文教育

2 巩固理论教学,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如果学生的理论知识都没有掌握好,更不要谈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应用性人才的能力培养。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积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理论教学方法论,积极转变师生身份,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财务管理素养。其二,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因此施教,保证教学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局面。其三,积极调整和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多


样化发展的同时,保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充分结合,形成有特色的应用型教学方案。其四,积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实现理论与实务的融合讲解,保证案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其五,积极引入企业培训内容,将最新的财务学科信息,企业实际案例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实财务管理知识结构的调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从理论上来讲,实践性教学是基于实际情况的学习方式,更加倾向于动态化,创新化。健全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验实训,校外实习,毕业论文的合理安排,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其次,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实现教学课程模块的整合和优化,保证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再者,注重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合理安排,建立以实验室为主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处于模拟性的财务管理环境中,不断的探析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职责,为学生成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打下基础。最后,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强化企业家,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将企业纳入到高校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和实验室环境中去,保证高效与企业各取所需。

4 注重师资培养,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渊博,财务管理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去开展,这是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一,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拨和聘用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能够进入财务管理专业任职的教师必须是复合型的,知识,技能,经验,道德,素养,交际都应该是相当出色的。其二,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鼓励任职财务管理教师进行深造,以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实现教师自我教学能力的培养。其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教师的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财务管理教学研讨会,不断实现财务管理教师力量的提高。其四,适当的将财务管理企业的任职人员纳入到师资体系中去,以兼职的形式实现对于企业社会资源的利用,以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5 引导职业规划,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很多情况下,职业规划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潜能的挖掘,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相对宽泛的学科,其专业方向比较多样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保证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将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对此,我们应该从如下环节入手:其一,合理选择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保证其知识面比较广,对于国家就业政策比较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基础,在就业指导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其二,积极健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合理规划专职和兼职人员的数量,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的执行下去。其三,结合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规划指导考成方案,保证学生在完成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

6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角度出发,去探析如何规避此类问题,保证高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生,杨坚定.实践教学导向性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40-141

[2] 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75-7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8ab944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