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的诗歌造诣

2022-08-10 10: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官婉儿的诗歌造诣》,欢迎阅读!
上官,造诣,诗歌

上官婉儿的诗歌造诣



(近日,陕西公布上官婉儿墓或被“官方所毁”;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中宗李显的妃嫔上官婉儿(664710),她的陵墓最近在西安咸阳附近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关注她,主要原因是,她是唐朝著名的才女,兼有执掌朝政与创作品评诗歌两个方面的出色才华,多部反映唐朝宫廷争斗的影视作品中,有她的身影。

玄宗朝官至首辅(首席宰相)文章跟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许指苏颋)的张说,对上官婉儿的才华有如下的评价:“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将上官氏的诗文才华跟汉朝的班婕妤、晋朝的左芬这两位唐朝以前最著名的才女相提并论,这一说法,被后来者认可并不断重复。 跟张说同时的小说家张鷟,以及稍后的诗人吕温,对上官氏的诗文才华,均有相似的评价。张鷟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称上官氏“博涉经史,精研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诗云:“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我们知道,上官氏曾力促唐中宗设置修文馆,广招天下诗文才子;也曾在宫廷诗会上担任评判角色。换言之,上官氏为唐朝诗歌的繁荣,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因为,她有功于文坛,有恩于诗人,加上地位显赫,人们在对上官氏进行评价的时候,难以做到客观理性。换言之,容易投桃报李,溢美偏高。 那么,上官婉儿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水平究竟如何?是否名副其实呢? 关于上官氏诗文作品的数量,旧题柳宗元撰《龙城录》称,“有文集一百卷行于世”。还有一种说法,李隆基在诛杀上官氏之后,想念她的才华,曾下令搜罗她的诗文,编辑成二十卷。但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上官氏的诗歌作品,却只有《全唐诗》里收录的三十余首。

这些诗歌保存至今的作品,多数是宫廷游戏之作,辞藻华丽,但感情虚假,称不上好诗。我认为最好的是《彩书怨》,全诗如下:“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诗中,多少有一些感情。

但是,这一首诗歌,比起班婕妤的《团扇诗》来,还是有明显差距的。班婕妤的诗,感情真挚,比喻新颖,不像上官氏这一首,过于含蓄斯文,读起来不够痛快。 上官氏还有一联诗,屡被称赞,俨然名句。高宗在位时,在一次咏双头(并蒂)牡丹的宫廷酬唱活动中,上官氏的“势如连璧友,心若臭兰人”两句,被称为“绝丽”(见《龙城录》下)。

关于上官氏的诗文才华,《唐诗纪事》的一则记载也不可忽视:中宗朝某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李显驾临昆明池时,让随行群臣进行作诗比赛,由上官婉儿担任裁判。其他人的作品纷纷遭到淘汰,最后在宋之问与沈佺期之间一决高下。沈宋二人的诗歌,功力相当,难分伯仲。上官氏最终让沈佺期落选、宋之问胜出的理由是,沈诗的末句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词气已竭”,而宋诗末句为“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

这种根据诗作气韵决定高下的裁判,据说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沈佺期表示服膺,不再争辩。这则故事说明,上官氏在诗歌鉴赏方面,的确是有水平的。 但是,后代一些论者,不但完全相信了唐代人的说法,进而认为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这未免有失公允。曹魏时的蔡琰(《悲愤诗》),宋代的李清照、朱淑真,她们的诗歌艺术水平,都是上官氏所望尘莫及的。 其实,同是唐代女性诗人的鱼玄机、薛涛,无论是诗歌社会内容的丰富多彩,感情的真实饱满,还是语言的流畅自然,也都超过了上官氏。

资料来源于腾讯网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80ab6369eae009581bec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