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

2022-12-05 04:3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欢迎阅读!
培根,随笔,笔记,读书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000

“如果奇迹就是统摄自然,那么它们大多在厄运中出现。”“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能发现美德。”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铺路,周围都是没有刺的、开得姿态盎然的鲜花,溢满馨香,可这些,却都是由“幸运”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将了无意义。同样,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铺路,鲜花萦绕,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横跨了火海,虽伤痕累累,几乎体无完肤,但他所拥有的金子,更闪耀,他所拥有的鲜花,更诱人!那是因为,上帝在给予他厄运的同时,还赠送了一份礼物——坚忍,可前一个人,却只有幸运,没有赠品,偶尔的礼物,就是节制,全然不敌坚忍,更加有英雄的气概!

话说回来,幸运并非都是美妙,有时候,我们都是在经历了一些困苦才获得它,就像刺绣,正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而反面,却是五彩线条无规律交错成图,并未赢得人们的欢心。

而厄运也并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还赠送了坚忍,同时还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运,也许,它能带给你,更多的美丽。

犹记得小升初之际,我天天都优哉游哉,因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学校,所以,天天看着同学们拼了命地学,心里一点也不着急,就这样,我顺利上了一所每个学生都眼红的好学校,这也算是“幸运”吧!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资源!

而现在,我面临中考,面临考高中的压力,试卷、分数、作业……很多很多的东西,压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盖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难,有时,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可同学们却不这么累,那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历过这种痛苦,对他们而言,这只不过又是一次毕业,可对我却不一样,少时少了这份必要的磨难,使我现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这,又怎能不算是对我的“厄运”呢?

“厄运”之后,也许,我就会更加理解“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这句话了。

作品主题


《培根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培根随笔》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中获得熏陶指导,如:“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顺境的美德是节制;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许多重要的人生命题,举凡真理、善、美、求知、革新、健康、习惯、幸运、厄运、时机、勇气、赞扬、爱情、家庭、友谊、青年与老年、自私、猜疑、嫉妒等,培根皆有精辟的论述。它让人思考自己所走过的路,提醒自己要善于甄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开创丰富的人生。 在这些对人的性格和行为具体的阐述里面,《论说随笔文集》独具慧眼地分析了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行为是如何被其自身第一性(即天性)、环境、习惯、教育所决定的;人是通过“教条和言语”,即通过不断的“以习惯和习俗为表现形式的实践”而达到自身的完善。

关于人性,《培根随笔》承认人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在“论天性”中,培根揭示出:“天性常常是隐藏着的,有时被征服,很少会被消灭。”人的天性,无论它是可被感知还是不可被感知,总是存在并试图控制人。《培根随笔》认为,当人独处,拥有完全的隐私时,他的天性就能最完全地得以显现,因为他没有必要像在其它社交环境下,矫揉造作地伪装自己;当人正拥有强烈的情感,如愤怒、激情、兴奋等时,他的天性就会显现,因为激烈的感情使他忘记了控制自己。然而,就像天性总是想控制人,人反过来同样也总是“追寻着战胜自己的天性”。人在与自身天性的斗争中,因失败而感到沮丧,因胜利而倍受鼓舞。对于培根来说,人战胜自己的天性并不是通过暴力或“教条与劝说”,而是通过持续的“在帮助下进行的实践”来完成的。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人应该不断地自省,以免“实践”自己的错误。通过有自省的“实践”,人能不断战胜并改善自己的天性。这正如其所说:“一个人的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草,又能长成毒草,因此人应当时时浇灌前者而铲除后者。”

《培根随笔》同样清楚地解释了人的性格和行为受外界环境、习惯和教育的影响。例如,在“论残疾”、“论旅游”、“论婚姻”、“论学习”等文中,培根把人的性格和行为与其所在的环境联系起来。对于残疾人而言,他们所忍受的并努力挣脱的公众歧视能帮助他们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成为杰出的人。在这种情况,以及其他的许多情况下,人的性格和性情被视为环境和习惯的产物。同样的,婚姻被描述为能约束人,使人残暴的性情变得更加温和的一种力量。在“论婚姻”里土耳其人的例子中,正是他们对婚姻的厌恶致使“粗俗的土耳其士兵变得更加卑鄙”。培根认为:“缺乏对妻子和儿女的责任,单身男子会更加残酷无情,尽管他们会因钱财的宽裕而更加慷慨。”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有的人很坚定而有的人却不,答案在于他们的处境不同,因为坚强是逆境所赐之福,而脆弱是顺境所招之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688bd9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