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2023-09-30 15:50: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诗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欢迎阅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


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简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拓展

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树上睡梦中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醒了,以为天亮了,从一根树枝跳到了另一根树枝上;轻轻吹拂的夜风不时送来蝉儿的阵阵鸣叫。田野里稻花的芳香阵阵飘来,喧闹的蛙儿好像在诉说着丰收的年景。

天边偶尔还可以看得见点点星光在闪烁,转眼之间山前竟然稀稀疏疏地下起了雨来。赶紧避雨吧,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拐过一段弯路跑道小溪的桥上,嘿,土地庙树林边的那家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眼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曾采取过各种强兵富国措施。他一生坚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打击,因此,曾长期闲居江西农村,熟悉了乡村生活。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f096d3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