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艺术地位及价值

2023-01-09 03:0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艺术地位及价值》,欢迎阅读!
二泉映月,二胡曲,地位,价值,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艺术地位及价值

作者:罗阳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2

要:《二泉映月》是阿炳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得意之作。《二泉映月》是阿炳先生骄傲,所以他在闲暇之时经常演奏它来自娱自乐。《二泉映月》是阿炳对失明之前所见景物的回忆和感悟,《二泉映月》是阿炳的追求和憧憬,是阿炳的美丽之梦。 关键词:二胡曲;《二泉映月》;艺术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19-01

艺术家对自己每一件作品的主题,尤其对重要作品的定义是很审慎的,胸有成竹的。《二泉映月》是阿炳终生对二胡音乐的体验和总结,阿炳把它称作自来腔,可见他对自己的这首作品的欣赏和喜爱。

一、《二泉映月》名字的由来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来无锡录完这首曲子之后,曾向阿炳征求这首曲子的名字。阿炳唯恐自来腔这个名字太,上不了桌面,略加思索,改用了《二泉印月》的名字。为了避免和《三潭印月》雷同,杨、浏二先生才建议改用了《二泉映月》的名字,虽然差了一个字,意思是相近的。

阿炳所要的光明和快乐,全在《二泉映月》里。阿炳的追求和向往,也在《二泉映月》里。艺术家总是要把最美好的东西贡献出来,阿炳首先献给社会的也是《二泉映月》。《二泉映月》首先是一件音乐作品,同时也是阿炳性格和思想的总汇。什么思想性格呢?艰苦奋斗,积极进取,追求光明和快乐,一生喜爱音乐并为此献身。所以,当向他问及这首曲子的名字时,他没有说苦闷之曲病中吟,或愁苦半世曲,而是一语点明了主题——《二泉印月》。

大凡真正的艺术家都有博大的胸怀。他们把艺术看做神圣的,高于一切的。把自己的作品献给社会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发泄自己痛苦身世的手段。

贝多芬的信条是:把痛苦留给自己,把欢乐奉献给他人。莫扎特说:我的舌尖已尝到了死亡的滋味,但是我的作品还是光明的,快乐的。

音乐艺术是对自然和人情的升华和美化,是人类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深悟此道。他们情不自禁地要把体验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贡献出来。如果不这样,就是他们终生的遗憾。正因为如此,贝多芬在困苦中企图两次自杀而最终又站了起来。莫扎特自知死期将至,仍然卧榻疾书光明与快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阿炳自幼学习音乐,深有所悟,卓有成就,在他活着的时候,在无锡和周边地区就是。他的音乐家喻户晓,人人喜爱。阿炳走到哪里,就把幽默和欢乐带到哪里。人们尊重他、爱戴他,称他为小天师。这样一个有着美好的心灵,一个有良知的音乐家。在给他录音、把他的作品贡献给社会的时候,他怎么会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悲哀呢?这是不可想象的。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为名不为利的。是歌颂光明和快乐的,他们不在乎自身的艰难困苦,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艺术的真谛,取得相当的成就,为后人所纪念。 二、《二泉映月》的社会意义和音乐价值

同样一首《二泉映月》,大部分国人听起来是痛苦和悲伤。外国人听起来可不是这样。外国人听起来是优美、快乐和神圣的。同一首曲子,为什么感受的差距如此之大呢?中国人是带200年的国家沧桑和阿炳的悲惨命运去听的。而外国人是单纯地从欣赏的角度去听的。所以感受不一样。对这首曲子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青年歌手还往曲子上填了词,成了一首欢快的歌曲。直到今天,大部分同人演奏《二泉映月》时,定的是低音,用的是老弦。沿袭的是阿炳先生的演奏方法。这样做虽然尊重了原作,尊重了历史,但是音响效果低沉、苍老。本来表现光明的东西也似乎暗淡了,容易让听众产生错觉。

音乐是虚无的东西,它不会像文学那样直白地告诉你什么。音乐又是广义的东西,同一首曲子,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首乐曲,处理手法不同, 会有不同的音乐效果。 阿炳先生1950年录制《二泉映月》时,用的是借来的破二胡,定的是低音(那个二胡也定不了高音),用的是老弦(粗弦)。这样一把二胡能否表现二泉映月,能否再现阿炳所追求的光明,也就是说能否表现阿炳先生的真实意图,当时阿炳也没有把握。其实演奏《二泉映月》主要是体验和表现乐曲的主题意义,不一定把弦定得那么低,不一定用老弦(粗弦),也未必完全沿用阿炳先生的演奏方法。阿炳先生对音乐,对自己的作品是很在乎的。当年他明知道用那样的二胡会有些低沉苍凉,会影响演奏效果。但是,别无选择。所以阿炳先生那唯一的一次录音,就他本人来讲,不是完美的,有很多不得已之处。我们所要做的是,仔细体会《二泉映月》的社会意义和音乐精华,让它更完美,更绚丽,而不只是模仿。

所以《二泉映月》的主题思想应当是写景抒情的,是一首歌颂自然追求光明的曲子,其中也不乏情趣和幽默。由于时代和个人生活在头脑中的烙印,乐曲时而带有悲怆的气氛也是事实。但这不是主题,不是阿炳先生在《二泉映月》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详细地研究原谱,参考阿炳先生演奏,是最正确的继承和发扬。把最美的音乐带给你,把最美好的音乐传下去,这才是民间音乐家阿炳先生的最大心愿。实现这一心愿的代表性作品,就是阿炳先生的自来腔”——《二泉映月》。如今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彭修文先生曾将《二泉映月》改编成民乐合奏;吴祖强先生把《二泉映月》改编成(西洋)弦乐合奏,听起来又是一番情趣,沉闷悲伤的东西少了,比起一般的二胡独奏来,多了一些光明和畅快。这些改编,自然而然地揭示了《二泉映月》更真实的一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dd83a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