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宿济州西门外旅馆翻译赏析

2022-09-14 18: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宿济州西门外旅馆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济州,古诗,赏析,旅馆,门外

古诗宿济州西门外旅馆翻译赏析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晁端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前言】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是诗人投宿于巨野(今属山东)旅舍时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客观景物为衬托,表露了凄风苦雨中人生飘泊之情。 【翻译】 清冷的野外黄叶零落,林木萧疏,红日西沉,暮霭弥漫,乌鸦想要归巢了。屋里的油灯乍有乍无,灯光忽闪忽闪,时亮时暗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外面下起了淅淅小雨,我不脱衣冠而睡。终因时间过久,解衣而卧,但怎么也不能入眠,还听到槽头的疲倦的马在嚼着草料。 【赏析】 晁端友的诗为当时人所称赏,苏轼在《晁君成诗集引》中说他的诗“温厚静深,如其为人”《东坡集》卷二十四)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是诗人投宿于巨野(今属山东)旅舍时一首抒情绝句,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客观景物为衬托,表露了凄风苦雨中人生飘泊之情。 诗的一二两句由暮写到夜,由野外写到室内,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寒林”,除了写荒郊野景,黄叶零落,林木萧疏,还暗寓着季节。“残日”也是一方面绘景,红日西沉,暮霭弥漫,同时也明点着时间,已近黄昏之时。冬日傍晚,“欲栖乌”也就是“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残晖笼罩着疏林,寒林的梢顶盘旋着归鸦,构成了暗淡凄冷的意境。第二句由外景转为内景:“壁里青灯乍有无。“青灯”,即油灯,其光发青,故名。陆游《秋夜读书

1


每以二鼓为节》诗云:“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乍有无”即乍有乍无,也就是灯光忽闪忽闪,时亮时暗。这是由于灯芯小,且有风吹的缘故。乌鸦归林,旅人投宿,在此日暮天寒之际,寓居于灯影幢幢的旅舍之内,诗人心旌摇荡,思绪纷乱。 诗的三四两句由坐写到卧,由雨写到马,宣泄了一种空虚、落寞的情绪。“假寐”指不脱衣冠而睡,通常指坐着打盹儿。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外面下起了淅淅小雨,更使人增加愁闷。终因时间过久,解衣而卧,但怎么也不能入眠,还听到槽头的马在嚼着草料。夜阑人静,疲马嚼着残刍,窸窣之声,更使人觉得深夜的沉寂。“疲马”是疲倦的马,“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疲马啮残刍”,既表明时间之久,夜之深,又表现声音之弱。卧听着疲马啮着残刍,触动着诗人疲于奔波,深感孤寂的情怀,更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这首诗写诗人羁旅之中感到飘泊无定、前路茫然的感情,寓情于景,颇具功力。以物寓意,自然贴切。诗中的“乌”与“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将这两物摄入诗篇,是有含意的。乌鸦暮投林,而人却无家可归,只得暂栖旅馆。疲马夜不眠,犹如人夜深仍然难寐。以景明情,含蓄蕴藉。诗人以残日的余晖,青灯的微光,小雨的细声,疲马的啮刍等自然之景,形成一种幽寂、空漠的意境,从而烘托出他的心情,诗人外孙叶梦得在《石林诗话》卷上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为“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龁残蔬”“蔬”其实为“刍”之误。“不寐”不如“假寐”“羸马”不如“疲马”。因为“卧听”就已明示为“不寐”,不必重复。而“假寐”,则说明诗人感到旅途劳顿,要睡了,但心绪不宁,又不能



2


入睡,先是“假寐”,而后决计卧眠,层次是很清楚的。至于黄庭坚受到此联启发而得句“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六月十七日昼寝》,系写马嚼枯萁之声,犹如风雨翻江,与这首诗中的意境迥然不同。这里是写长途劳顿,所以用“疲马”,而“羸马”是瘦弱的马,用在这里也就不切合句意。问题还在于这首诗中的灯光、雨声、马啮,其亮度、响度都是低弱的,情调是一致的,对诗人的情怀都起着衬托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70880a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