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滥竽充数

2022-03-26 02:43: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讲滥竽充数》,欢迎阅读!
滥竽充数,精讲

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加选择,""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指冒充,""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

3.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6.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悦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⑤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们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闵王继位。闵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解释】: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自】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示例】: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近义词】:徒有虚名 【反义词】:名副其实

词目: 徒有虚名 发音: tú yǒu xū míng 释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近义词: 徒有其名、名不副实 反义词: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歇后语: 刷金的泥菩萨----徒有虚名

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副,符合,彼此相称。其: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实:实际

名不虚传 拼音: míng bù xū chuán 虚:不真实。名:名声。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




掩人耳目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鱼目混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以假乱真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f49a6ca98271fe900ef9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