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概论复习重点

2023-03-14 00:2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就业概论复习重点》,欢迎阅读!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重点

一、劳动概述

P4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P5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3劳动的创造性

P9劳动方式: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

首先,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

其次,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工具)的属性相关。

再次,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P11几种主要的劳动行为:1劳动分工 2劳动协作 3劳动竞争 P14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

1社会传统文化因素 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3社会政治环境因素 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 5社会人际关系

二、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P24劳动力的特征:1自然性特征 2潜在性特征 3可教化性特征 4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P30 劳动力资源的特征:1生物性 2重复性 3时效性 4能动性5社会性6继承性7智力性 P33教育投资的内容:1国民教育投资2在职教育投资3职业技术教育投资4终身教育投资 P35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

1投资超前、效益滞后2投资的产出特殊3投资的表现形式特殊4阶段性和连续性 P39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1教育开发2使用开发3管理开发4政策开发



三、劳动力市场

P65劳动力市场的五个要素:

1自由劳动者2使用劳动力的部门与雇主3供求关系4交换方式与规则5劳动力价格 P73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

1、新古典学派:源自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19世纪早期经济学家为代表人物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是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

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要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新古典学派经常从可检验的一半假设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给出某些理论上的预测。 2、制度学派:代表人物是维伯伦、科芒斯、密特赛尔 3、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相比,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特别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弱化供求要素方面的作用②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资缺乏弹性,失业是一种长期、普遍的现象,劳动力的流动存在着障碍,信息的传播极不均匀③非常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文化、习俗等因素在工资决定过程中的作用④在方法上,制度学派乐于使用案例研究,乐于运用归纳法,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人们揭开劳动力市场实际运作的面纱。 P79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1按照空间、区域范围标准:岗位间流动、企业间流动、地区间流动 2按照方向标准: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3按照职业变动标准:职业流动、非职业流动 4按照流动原因标准:结构性流动、个别性流动

P88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劳动力市场上某一价格(工资)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 P89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人口因素2从事工作的选择3劳动力参与率4工作时间5个人财富总量6工资率的高低

P93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工资率的条件下,企业或社会愿意雇佣而且能够支付其工资的劳动力数量。

p103影响需求的宏观因素:1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2科技进步3产业结构与资本有机构成 p1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表现:1机会不均等2分配不公平 p112产生歧视的原因:


1个人偏见(雇主偏见、雇员偏见、顾客歧视)2利益最大化追求3不完全信息4传统习惯

四、劳动者收入分配



P123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已成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多种分配方式。

第四,在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只要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就能保证我过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P143工资差别:1职业工资差别2脑体工资差别3工龄工资差别

P145理论上衡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的方法:欧西玛系数、洛伦兹及基尼系数

P149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1财产原因 2劳动者自身原因3劳动力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原因

五、就业概论



P154就业:是指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 根据这个定义,就业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①劳动主体必须从事社会劳动②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报酬和经营收入③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必须是合法的④劳动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P157影响就业的因素:

1劳动力资源因素:①劳动力资源数量与就业状况②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与就业状况

2经济因素:①经济发达程度的地区差异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去向和就业的区域分布,孔雀东南飞就是这种影响的集中体现②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就业需求总量③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就业结构④经济结构影响就业结构 3就业观念

4社会保障因素:①社会保障制度影响人们的就业就业观念和就业去向②失业保险标准过高导致资自愿不就业 P176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六、就业政策



P180就业政策的一般构成:

1调节劳动力需求政策2调节劳动力供给政策3调节劳动力交换政策

P186美国的就业政策:①就业立法②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③无形的人力计划④就业服务 ⑤失业补偿和保险

P190瑞典的就业政策:①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推行充分就业政策②提供流动补贴,促进劳动力流动③职业培训政策④现金资助失业者⑤协商一致的团结工资

P194日本的就业政策:①加强就业立法②终身雇佣制③积极推进终身技能开发④因时、因地制宜的劳动力供需调节机制⑤劳动保险和福利

P199英国的就业政策:①政府干预就业: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鼓励发展小企业、鼓励吸引外资、调整就业方式②从出生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免费教育、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七、失业

P211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P214待业:待业是存在于我国一定历史阶段特有的名称,它与失业一样,被称做就业的对称概念,都反映着劳动力的无职状态。

P21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市场由于劳动力不完全流动,信息掌握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使就业机会与有条件的找工作者不能及时匹配从而产生的一种难以避免的失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662b7b5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