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程: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

2022-10-05 23:4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绘画教程: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欢迎阅读!
工笔画,用法,绘画,五大,技巧



绘画教程: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

中国画极其重视用墨,我们中华民族也极为擅长用墨。古今不少人,单独用墨作画,或以墨为主。总之,中国画没有不用墨的。以墨为主,成为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而画油画和水彩中根本上没有专用的墨色,即使用炭条铅笔作的素描,也不象我们国画,水墨互起作用,大有润湿之味,运用得好,好象观赏京剧一样,“韵味十足”颇为感人。

单用墨作的国画,最讲究“墨分五色”,实际并不止于五个色阶。特殊讲求一笔下去,就能表达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渐变关系,极为自然。一般的用墨方法有浓、淡、干、湿、破五种,说明如下:

浓墨:浓墨的标准是,研墨的时候,砚台里消失合不拢的路子,就到达浓的程度了。详细运用的时候,还有个妙处,就是一笔下去,表现得“死活”的问题,假设你把浓墨蘸在笔上,于砚池翻来覆去调得过火了,在笔上看起来是很匀称,可是画下去,待干了再看,就有死气了,如依据这一笔的需要,事先考虑到蘸墨多少,根本上不用把笔头在砚池或调色盘内调来调去,漫不经意的蘸一蘸,墨好象也漫不经意的画下去,就呈现活的味道,墨色既有神韵又有光华。其实,并非漫不经意,而是落笔之前,早就心中有数了。用浓墨的主要关键,在于防死,防死的主要方法,在于蘸墨就用,不行调弄过甚,特殊是和写字一样,不能重复涂改,也不能先用铅笔起稿,必需做到成熟,而后才能落笔自如,用墨敏捷。




淡墨:国画中用墨问题,浓较易,淡较难,淡到所谓“无墨求染”则更难。用墨之深与浅,轻与重,浓与淡,皆相对而言,也是比照作用。完全用浓墨则气霸,完全用淡墨则失神。一幅画中淡墨少了亦复无神。因此,若能于浓淡协作,浓中有淡,才能表现出一幅画的空间概念和虚实关系。处理得好则神气十足。至于浓和淡的面积比例,一般地浓部占三分之一左右,好象人的瞳孔一般,重墨只占小局部,才有神态,而淡墨淡到捉摸不透的程度,才有韵味。

我见过有的绘画理论作品上说:西画重外光,中国画只重视固有色”其实这问题,我的看法不尽然,我国广阔群众,观赏一幅国画,往往说:“画得真好,简直是离纸了”。这就是说有立体感,有空间概念,有明暗部。怎能说中国画不重视外光呢?譬如画一棵竹子,在用笔上先把笔洗净,再以笔的一面本着压下笔头的一半入墨,下笔时以另一面落纸,一笔画出来,线的两边深,中间浅,很显出竹干是立体的,这莫非说没有外光吗?再如大写意,用浓淡不同的墨或色点出叶子来,不等干时勾叶筋,不能局限在点的范围,必需有的线勾到点外去。这样便很自然地显出高光部,莫非说没有外光吗?中国画这类的表现方法许多,不一一举例了。中国画用笔的“分水法”,其实就是表现外光。浓和淡其实就是光的暗和明。 干墨:顾名思义,就是笔上所含的水分极少。其实不完全这样。干墨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笔上的水分并不很少,就是下笔行笔如风驰电掣,且笔法不是平拖,而是用狼毫旋转窝笔前进。一笔下去,这样画出来是“湿




中有干”。另一种是笔上的水分,确乎很少,由于行笔很慢,使墨色缓缓地渗透到纸里去,消失一种“干而不枯”的味道。如画小写意羽毛第一次披毛,用此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54be66b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