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模板)

2023-02-22 08:4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模板)》,欢迎阅读!
丰田,精益,原则,模板,案例

《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



部门: 工号: 姓名: 正文:

日本经济如何能够在在30年间飞速发展?日本汽车工业如何能够后来居上、超越汽车强国美国?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

谈到生产管理,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和它的起源:丰田生产系统。

而精益生产核心思想的四大类是现地现物,持续改进,尊重与团队合作,挑战。主要是从这四大类延伸出精益生产的14项基本原则。

丰田模式的基础之一是现地现物,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亲自动手,不能亲自观察企业的生产流程,就不能发现企业工作流程中不足之处,也就不能发现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流程,那么对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是没有帮助的,这与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只是发现现有流程中的不足,而不能创造性的发现使产品价值增加的东西,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受限的。

而丰田生产模式的核心原则是一个流的流程方式,主要是流程无间断的制造和输送原材料,而在一个流的的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是两大支柱,即准时生产和自动化生产,准时

生产是一套原则、工具与方法,它使公司能缩短前置期,针对顾客的特定需要而小量地生产与递送产品。简单地说,准时生产就是在正确时间递送正确数量的正确产品。此生产制度的优点在于使公司能够适应顾客需求的日常变化,这正是丰田公司所需要做到的境界。丰田公司也汲取美国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戴明W. Edward Deming)所传授的东西。戴明在日本举办美国质量与生产力研讨会,倡导在企业体系中,实现并超越顾客期望是企业内每个人的工作与责任。他把“顾客”的定义扩大,以包含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他视生产线上或流程中的每个人或每个步骤为“顾客”,在正确时间供应他(它)所需要的东西。戴明原则建立在“下个流程是顾客”的基础上。它是准时生产方法中最重要的阐释之一,因为在拉式制度中,它代表前制造流通过去除流程中每个步骤的浪费以缩短前置时间,可以促成最佳品质,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安全性与员工士气。程必须遵照后制造流程的需要与指标来操作,否则,就无法做到准时生产。

而在丰田生产模式中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杜绝浪费,在这个理念里生产浪费是最根本的浪费,因为生过剩也会造成其他环节的浪费,而在传统的生产流程的改进中只是注重局部效率的提高,但是丰田生产模式中不是,在丰田生产模式中在精益改进行动中,由于去除了许多不能创造价值步骤,便能显现明显的改进。同


时,在整个流程中,创造价值的时间也显著缩短。我们可以从上述螺帽制造工厂的生产流程中明显看出这个道理,并发现出“一个流”小组one piece-flow cell在精益制造中,一个小组是由一个流程中的人员、机器设备或工作站组合而成的紧密安排。你可以组建多个小组负责某产品或服务的各项作业(例如焊接、组装、包装),一次处理一悠扬,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最低限度的延迟与等候来决定操作速度,此即“一个流“。

另外丰田生产模式中是讲究以人为核心的,这个完整的生产体制,其根本是着重于支持与鼓励员工持续改进他们的工作流程。不幸的是,许多谈论精益生产的书籍把丰田生产方式误解为提高作业效率的一套工具,致使这些工具迷失了目的,也忽略了丰田生产方式以人员为核心的精髓。更广义、全面地来看,丰田生产方式其实是应用丰田模式的原则。其最初的重心放在工厂作业上,但事实上,其原则涉及更广泛的层面,它还应用于工程、企业服务等操作流程。

我想具体的阐述一下我对14项管理原则的具体感想,第一条是管理决策以长期目标为主,即使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这个理念主要是讲企业对产品,员工,社会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是超越了短期财务目标的,在这个理念里并没有给出具体应该怎样操作的具体例子,但是我们应该从这条理念里发现的是坚持目标,在品质和流程中不停的坚持改进,总会收到一个好的结果。

第二条原则是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使问题浮现,该原则是适应拉式生产而产生的在拉式生产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任何一个阻碍原材料顺利加工和进入下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都能发现相应的问题。而一个流环节的实施结果是第一是题很容易被发现,当问题发现时上下游立刻就能感受得到,这时应当立刻停止生产,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升产品的品质,其次是员工能直接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且还能掌控更为精确的生产力掌控,需要的人力物力能够更好地计算和掌控。







工作应用:

【联系以上书中理论,写与自己实际工作,可以应用、改善等实际案例或者是以后的做法等具体的工作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c4302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