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非法集资乱象加强地方金融监管

2022-07-15 12:4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对非法集资乱象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欢迎阅读!
集资,监管,非法,加强,地方

浅谈如何对非法集资乱象加强地方金融监

作者:孙倩倩

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21



孙倩倩

??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猖獗,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地方金融风险的监管者,打击防范非法集资乱象一直是维护区内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重点工作。为稳定社会、整治乱象,地方金融监管应该进一步探寻有力举措,加大对非法集资乱象的整治力度,本文着重给予讨论。

关键词?非法集资?金融风险?地方金融监管

非法集资活动一直在通过各种“变身”形式扰乱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其带来的破坏力越来越大,不容小觑。多年来,尽管非法集资乱象被政府相关机构和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但据称,非法集资类案件仍以每年近2000起、集资额200亿元的规模快速增加。[1]非法集资聚敛巨资,参与者损失惨重,面对如此乱象,发现其途径既有老套简单的“收藏品诈骗”“养老诈骗”的花样,更有随着互联网金融衍生出的“数字货币诈骗”“P2P非法集资”等套路深的手段。据统计,2018年,P2P网络借贷问题平台数量占比由2017年的30.84%上升至51.45%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问题平台设计金额超过千亿元。[2

非法集资风险是地方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方新金融业态的兴起,“一行三会”主导的中央垂直监管模式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难以对地方金融风险做出有效的防控。[3]随着近年来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逐步健全,面对非法集资愈演愈热的态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地方金融在治理非法集资乱象中采取的措施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形成了金融办牵头,区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税务局等多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准确掌握扩区后非法集资最新发展态势,金融监管部门专赴街道对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与一线工作人员沟通了解扩区前后防范非法集资工作开展状况,并指导其提高对专项工作的重视度,配齐基层网格员等工作队伍,配足专职人员进行对接。

(二)深入开展风险排查。

深入开展风险排查。摸排P2P互联网金融领域,严查非法集资风险。近年来,金融办对涉嫌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开展了实地摸排工作,与非法集资风险排查相结合,采取引导市场退

出、高管约谈、签订整改承诺书等多种手段,化解辖区内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潜在非法集资风险。

(三)加大宣传力度

探索多途径开展宣传工作。针对非法集资案件案发特点、欺骗手段、危害后果等情况,采取了电视、报纸、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和处置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社会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地方金融监管非法集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地方金融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的执行规定动作的行为较多,自身特有创新亮点少,风险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浮于表面,深入群众度明显不够。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监测预警方面,通过网格化前端干预力度不够,群众举报发动不足,奖励政策未发挥实际激发引导效用。二是风险排查方面,工作发动部署不到位,人员投入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导致排查走形式、作表面文章,实际风险查出率低。三是各相关部门未能形成工作合力,思想达不到统一,存有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归拢为金融办一个部门工作义务的错误思想。四是宣传教育方面,深入基层点对点、面对面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针对扩区后新进油田单位人员的宣传工作十分欠缺。日常宣传多侧重于概念性、标语性宣传,缺乏案例警示教育,对群众的触动不够,宣传作用不突出。

三、对非法集资乱象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应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统筹协调能力,争取形成工作合力

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制作用,强化处非办统筹协调职能,落实部门责任,构筑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环环相扣的防范处置工作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研分析,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项小组会议,总结工作、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和重大风险事项。

(二)强化监测预警,细化排查措施

1.持续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建立健全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不断规范现场排查程序,提高风险排查实效;突出重要风险区域和领域,做好线索通报和协同处置;加强举报奖励政策宣传推广,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实物奖励方式,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2.加强风险预警提示。采用信息化监管措施,成立类似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加强风险动态管理,做好重点行业和风险企业的预警提示,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加强风险处置销号管理,建立“监测发现—预警研判—落地核查—行政化解(刑事打击)—持续关注”的跟踪化解机制,实现对预警风险的早期化解处置。

(三)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教育效果

1.健全常态化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行业部门、各相关协会团体、各金融机构等多方作用,切实抓好“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月”等品牌项目,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开展常态化宣传。

2.构筑多层次处非办宣传阵地。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警示教育片投放力度。进一步拓展各类新媒体、移动传媒、户外广告渠道,显著扩大网络空间宣传投入,有力提升宣传覆盖面。

3.提升宣传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基层专业宣传队伍,发挥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突出对重点人群进行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努力打破群众刚性兑付幻想,消除社会投机心理,引导树立“买者自负、风险自担,政府不买单”的投资理念。利用案件办理、信访答复等工作契机,针对非法集资参与人,进行点对点法教育、政策宣讲、案例警示,力争从思想上、情感上教育转化参与人,将矛盾化解在最低层级、初始阶段。


(作者单位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办)

参考文献

1 彭冰.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J.中国法学20084.

2 老年人投资理财受骗案例分析[J.中国防伪报道,2019.

3 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现状、问题及制度设计[J.金融监管研究,2017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4a3ae1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