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则兼济天下

2022-12-31 10:0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达则兼济天下》,欢迎阅读!
兼济,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

苏轼的大部分名作中都寄托着积极施展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和对人生的自信;饱含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民造福;他对师情、友情、亲情、爱情的歌咏是大部分词作的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功成名遂的向往,与民同乐的情怀,人间真情的关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苏轼的儒家思想让他成为后人的偶像。



标签:苏轼;词作;儒家思想

苏轼作为一个艺术通才,文学上建树颇多。他富于创造精神,突破词为艳科的樊篱,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题酒边词》,扩大了创作题材,拓展了表现功能,提升了审美价值,开创了豪放词派,沾溉了当时及后世的一大批作家。他的词作中儒、道、释等多种思想兼容并和谐地存在着,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兼济天下是其一生无悔的追求和抱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建功立业的不懈追求

苏轼的大部分名作中都寄予着积极施展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和对人生的自信。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先是描绘黄州赤壁的雄奇之景,后是将镜头定格于英姿勃发、功勋卓著的周瑜身上。博学的苏轼自然知道这里并非是赤壁大战的战场,也知道小乔初嫁于赤壁之战前十年,谈笑间”“樯橹未尝能灰飞烟灭,但他没有让词作停留在考古的水平上,而是以周郎从容儒雅指挥千军万马激战的大将风度,抒写自己无法压抑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胸中块垒,读来让人热血澎湃,心潮起伏。



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作者也以孙权自许,表现了英勇豪爽的精神状态,也抒发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意志。西北望,射天,一个赤心为国、英勇神武的边防战士形象赫然目前。



苏轼终生都受尽政敌打击,多次遭到流放,但他无时无刻未能忘却功业,信人生目标一定会实现。被贬黄州三年后他在《浣溪沙》中这样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辛未年(1091)上元节写的《浣溪沙·寄袁公济二首》中,也勉励袁公济莫唱黄鸡并白发,都能看出他对时光尚有,人生目标可以实现的执著。



二、对民生疾苦的终极关怀

苏轼词作饱含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他的农村题材的组词《浣溪沙》中,既有描写了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的幽静景象,又刻画了老幼扶携




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热闹场面;既有旋抹红妆看使君的村姑和隔篱娇的缫丝姑娘,又有牛衣古柳卖黄瓜的菜贩的垂白杖藜的醉酒老农,但让我们最为感动的却是作者看到了捋青捣麸软饥肠的艰辛生活后生怕无粮以继的垂询:问言豆叶几时黄;他不以太守之尊而差使吏役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而是酒困欲睡”“日高思茶之际敲门试问野人家。元丰四年1081)冬天,正遭貶谪的作者看到丰年瑞雪,想到来年的庄稼可能丰收,写下了这样的词句: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这种情怀,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一脉相承,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



纵观苏轼一生,其对国计民生的关怀并非虚言,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民造福:凤翔改革衙前役法;密州以库粮收养弃儿;徐州率军民筑堤抗洪保住城池却几过家门而不入;杭州疏浚西湖,开坊治病;扬州废万花会;定州整顿边防;贬官惠州时都能以竹筒引淡水供当地人食用。在这些功绩中,对西湖的治理更为后人推崇。他有两首《南歌子》记其事,并抒发了为地方民众办了实事之后有成就感和愉悦感,是兼济之志部分实现后的心理平衡,他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是因为自己组织的西湖疏浚工程,让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



三、对人间真情的特别珍重

苏轼没有因为政治的险恶而失去对人类的关怀,也没有因为世道的无情而减去对世人的爱心,师情、友情、亲情、爱情,都浸透在其词之中。



对于恩师欧阳修,生前推崇备至,死时痛哭流涕,殁后深切追怀。元丰二年1079)过扬州登平山堂见到龙蛇飞动的恩师题壁时唱出一曲杨柳春风《朝中措》;守杭时听有人唱恩师所写的《木兰花令》时,次其韵,写下了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以亘古长存的明月表达对恩师的深沉怀念;其《醉翁操》更用思翁无年岁,翁今为飞仙直抒追怀之情。



苏轼与朋友多酬唱赠和之作,写于熙宁九年(1076)和元丰二年(1079)的两首《江城子》,一是密州任上送友,一是离徐之际别人,送人时冰结泪珠圆别人时和泪折残红”“欲寄相思千点泪一路浩歌的他,词中较少出现泪的意象,而在作别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却流下深情之泪。



苏轼和苏辙手足情深,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作于丙辰中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传达怀念子由的怀念,感人肺腑。



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寄寓对亡妻王弗的深切怀念,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悬想之词意切语悲,真挚动人;《西江月·梅》用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写侍妾王韩云,对这位一生追随,忠敬若一”“敏而好义的政治知音给予极高的褒奖。






苏轼对感情的歌唱占据了他词作的大部分内容,可见其对儒家人伦的推重,但他并未将爱心的挥洒停留在周围人群这一层面,而是推及千百万普通的老百姓身上,因而这种爱熠熠生辉,独具光彩。对人间真情的关注,与民同乐的情怀,同他词作中建功立业的渴望,功成名遂的向往,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爱国、忠君、忧民、富于爱心的苏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路浩歌,成为后人的偶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f4e825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