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古诗阅读刷题练

2022-11-02 08:1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考前古诗阅读刷题练》,欢迎阅读!
古诗,考前,阅读

2017届高三语文古诗鉴赏专题刷题练

组题人:钟丽华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杂诗① 【唐】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左掖②梨花 【唐】丘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注】①本诗是诗人应举落第后所作。②左掖:指门下省,因位于大明宫宣政殿左侧得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两首诗虚实侧重各有不同,《杂诗》虚写溪月梨花,《左掖梨花》除标题外各句不着“梨花”二字却处处突出其特点。

B.两首诗梨花的特点相同,《杂诗》中“一树”与溪月映照,《左掖梨花》中“欺雪”二字,突出的都是梨花洁白晶莹的特点。 C.两首诗歌意境各异,《杂诗》凸显空蒙优美的意境,让人生出画面的美感,《左掖梨花》则突出冷艳高洁的凛然之气。

D.两首诗都是见景生情之作,《杂诗》是诗人见到故乡梨花满树绽放而作,《左掖梨花》则是诗人见庭前梨花飘飞有感而作。 E.两首诗表现技巧各有特点,《杂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反衬、设问等手法,《左掖梨花》则主要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 2.两首诗都描写了“梨花”,但描写梨花的方法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D E D《杂诗》梨花满树绽放只是诗人的回忆。 E不是设问,只是一般疑问句。 2《杂诗》回想“溪月梨花”的故乡美景(衬托)反衬出诗人苦涩的心情,下第之憾、羁旅之愁、乡关之思,尽在不言中。3分)《左掖梨花》借梨花自喻(象征)托物言志,表露了自己希望得到赏识受到重视的心情;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11分)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3.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6分) 3BE(答对一点2分,二点5分)B项,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有误,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从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叠词就可以看出,这与前期的愁情截然不同,这是国破家亡之时的寻觅无着。 46分)答案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2分)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2分)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2分)

答案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2分)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2分)

(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句技巧。无论认可哪种表述,都应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分析。这是一首闺怨词,女子期盼良人,但良人未归,愁情满腹,如认可芳草,这是乐景,应从乐景哀情的角度分析反衬的手法;如认可衰草,可以从哀景哀情的烘托角度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寒食,即寒食节,亦称为“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B“有诗酬岁月”,说的是诗人常在赋诗填词上下功夫,而不计较岁月的流失。 C“无梦到功名”,则是说诗人对于官宦仕途没有兴趣,也不去作这样的梦想。

D、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忙碌。 6.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6分)

5 D (应为“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6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任意答出三个即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

1


指柳宗元将要贬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贬往之地连州。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8.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两句诗表现了什么样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6分)

7C EC不是与柳下惠齐名,而是与柳宗元齐名。不同年代的人不存在齐名的事,所以是借柳下惠代柳宗元,都姓柳;E反衬不对)

8.表达了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2分)桂江、连山是实有其山,但是他们“(经)过”是虚,桂江不经过连山(2分)作者设想别后两人隔山水相望(1分),长吟说尽相思(1)的情形。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39fd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