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中国情结中国趣味

2022-05-02 04:5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芥川龙之介中国情结中国趣味》,欢迎阅读!
中国,芥川,情结,趣味,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中国情结中国趣味《中国游记》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他的作品文笔俏皮,精深洗练,意趣盎然,拥有众多的国内外读者,但他却在35岁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芥川离世以后,有关他的人生与艺术的解说、评论多得不胜枚举人们津津乐道地议论着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分析着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的利己主义,不断挖掘着促使他自杀的新原因,还谈论着他与基督教的瓜葛……然而,芥川龙之介与中国,这一在芥川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来,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和战争影响的减弱,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这一主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关于中国对芥川文学的影响方面,只有类似芥川对某一中国古典文本的借鉴"等这样局部性的评述,缺少有深度的宏观性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对芥川的影响和由此而形成的他内心的中国情结是一个贯穿了芥川一生的课题中国对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以芥川的中国访问为高潮,他的幼少年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本论文尝试着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为手段,结合大量详实的文献资料,对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情结这一课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考察 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五章 绪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中日两国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芥川龙之介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回顾,通过考察发现,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雷同,并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芥川取材于中国的历史小说与其原典的比较研究一是通过对比芥川与鲁迅的某些作品,分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对鲁迅的影响最后是对芥川的中国旅行及《中国游记》的断片性的解说与评述,这一类评论以否定性的评价为主流两国对芥川与中国的研究以局部性研究为主,且对《中国游记》有误读现象 第二部分指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对芥川文学的影响而中国对芥川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来源描述中国的文本,包括日语文本和流传到日本的汉语文本芥川自身对中国的经验日本民族对中国的社会集体想象虽然这三个来源同时作用于芥川的个人情感和想象,但在不同时期它们对芥川产生的影响力度却是不同的访问中国以前,芥川龙之介依据中国古典典籍和日本民族记忆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创作了一系列以古代中国为舞台的作品,这类作品中既饱含了浪漫主义气息和对幻想中国的向往,这里的中国实际上是一个由文字建构起来的海市蜃楼中国访问使芥川心中的文本幻象被丑陋的真实所取代,在停止了对古代中国叙事的同时激起了了解真实中国的欲望短短的行程中,芥川龙之介敏锐地捕捉到自己同胞的劣行和中国民众对日本帝国主义刻骨的仇恨回国后,他一改不问政治的清高态度,写下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反战、反侵略意识的作品大正时代,西方文明对日本的影响日渐明显芥川龙之介自幼读着汉文经典成长,中国儒道文化的谦诚恭谨、平和淡泊已经深入了他的心灵,西方文明对他却是陌生而不可信的面对现代,芥川始终保持了一种文化回归的心态中国之行夺走了芥川赖以躲避西化冲击的精神家园,强化了他的文化回归的心态 第一章芥川龙之介文学中的中国幻象,在芥川龙之介前期、中期的创作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许多涉及中国的作品都带有大正时期广为流行的所谓中国趣味的色彩90年代以后,中日比较文学领域对芥川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用萨义德的东方学来解读大正文坛的中国趣味,解读芥川的中国观但日本首先是一个东方国家,不管如何的想要脱亚入欧,历史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无法改变的,即使站到了主体的位置上,它的血肉中包含了太多的剥离不掉的东方因素,因此它根本无法用与西方同样的视角去观察包含自己在内的客体”——东方所以,大正时期广为流行的中国趣味并不单纯,能否简单地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来解读芥川


龙之介的中国观则更值得怀疑通过考察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日记、书信及随笔等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对芥川影响以及芥川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在文本中国与现实中国的双重影响下,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时而如美丽的桃源之乡,时而披着神秘的面纱,时而又露出肮脏丑陋的脸,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徘徊不定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的知识、想象、追寻与失望,极具象征性地代表着大正时期中国趣味复杂而矛盾的特性 第二章芥川龙之介文学中的文化回归心态中国古典文化对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创作中,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影响了他面对现代、面对当时日本社会的态度20世纪初,经过明治维新洗礼后的日本在经济、军事等领域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富兵强的现实使许多人对西方文明由抵制转为向往与崇拜芥川龙之介对日本国内在脱亚入欧旗帜下,对西方各种事物争相模仿的热潮感到厌恶,对渐去渐远的传统文化感到惋惜,对日本移入西方文明的方法及其结果又怀有深深的疑虑面对现代,芥川龙之介所持的是一种文化回归的心态笔者通过对芥川一生各个时期所创作的典型作品的梳理与分析,出芥川龙之介这种文化回归心态形成及发展的脉络从他的第一篇散文《大川之水》到遗稿《某傻子的一生》,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以中国文化为根的文化原乡的存在,而这,正是芥川文化回归心态形成的心理根源它犹如一股伏流,始终流淌在芥川的心中但由此而形成的个人与时代的不可解的矛盾也一直咬噬着芥川龙之介病弱的身躯最终,他怀着对未来朦胧的不安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人生之旅 第三章中国访问与《中国游记》”1921年的中国旅行不仅是芥川龙之介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中国之行,还是他唯一的一次国外旅行他在旅行记《中国游记》中全面地记录了这次旅行的情况笔者一边对《中国游记》以及这一时期芥川写给友人及家人的书信进行细致的分析,一边跟随芥川游历了一次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眼前这个处于列强蚕食、军阀割据泥沼之中的国度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荣华,哪里也找不到那个曾伴他长大的桃源之乡和住在那里的英雄豪杰们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令芥川感到难过他不觉发出了我已经不爱中国这样的感慨①而那些面临岌岌可危的国运却还悠然自得、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更让芥川感到焦急与不安这些难过、失望以及怒其不争的情感最终化作了《中国游记》中尖酸而刻薄的文字,中国文坛对它的否定与抨击笔者认为,正如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说的那样倘有外国的谁,到了已有赴宴的资格的现在,而还替我们诅咒中国的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②游记中苛刻的言词恰恰证明了芥川对中国的关爱《中国游记》不仅如实记录了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旅,还反映了他面对现实中国时复杂的心态,是一篇很有研究价值的旅行记,对它的过小甚至否定性的评价是对它的一种误读 第四章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人、革命家的际会芥川曾在上海、北京与数位中国的文人、政治家会过面本章继续对《中国游记》以及芥川这一时期的书信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发现芥川对抱悲观态度、等待奇迹出现的章炳麟、郑孝胥等人十分失望,而对为救国而积极奔走的李人杰却抱有极大的好感自从芥川看到现实中国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明白,个外遭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内受酷吏的盘剥的国家已远非自己心目中的桃源之乡痛苦过后,芥川开始面对现实,认真地考虑起中国该如何走出现在的困境于是,这位以术至上主义者著称的日本作家开始在中国关注起与他毫不相关的政治来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芥川对中国的关爱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是第一个把芥川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作家,芥川龙之介游历中国的时候,由鲁迅翻译的《鼻子》《罗生门》正在《晨报副刊》上连载,而且芥川滞留北京的时候,鲁迅也应该就在北京,然而两人却似乎并没有会过面笔者在前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详实的材料,对二人的会面之谜也做了一番探讨 五章中国访问对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的影响从文本分析入手,考察了中国旅行对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观、世界观及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中国访问以后,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不再有象《杜子春》、《奇遇》这样以中国典籍为材料,以山水田园式的古代中国为背景


中国物了而且,以现代中国为背景的小说对中国女性的描写明显也少了几分温婉,多了几分豪气这都与芥川在中国的见闻密切相关芥川访问中国的时候,正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步步紧逼,中国的反日情绪越来越高涨的时期随着旅行的深入,芥川在中国各地不断感受到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强烈的仇恨,震撼之余他陷入了沉思,他决定把所见、闻、所想写入自己的文章回国以后,他的社会意识不断膨胀,在日本国内一片将战争正义化的喧嚣声中,冒着被官方查禁的危险,接连发表了《将军》、《桃太郎》和《湖南之扇》等一系列具有反战思想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他中国之行的巨大收获 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标题:芥川龙之介中国情结中国趣味《中国游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51d517a2161479171128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