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空山鸟语》演奏诠释与赏析

2022-11-16 12:1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演奏诠释与赏析》,欢迎阅读!
空山,二胡曲,鸟语,赏析,演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胡曲《空山鸟语》演奏诠释与赏析

作者:杨亮

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7

【摘要】《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先生寄情于景且情景交融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空山幽谷中百鸟鸣转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眷恋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对《空山鸟语》的演奏技巧及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作了具体的诠释与赏析,希望能为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空山鸟语》;刘天华;二胡演奏

二胡曲《空山鸟语》初稿创作于1918年,直至1928年才定稿出版的一首佳作,刘天华的胞兄刘半农先生曾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的题词来形容这首乐曲的美妙意境。可见这是一首写意作品,生动地描绘了空山幽谷中百鸟鸣转的场面。此曲初稿的创作与《月夜》初稿创作时间相近,那时,天华先生还在常州第五中学任教,当时生活比较稳定,工作也初见成效,他组织的学校军乐队以及丝竹乐队在当时也已小有名气,在当时社会颇有影响。在此期间,他还利用暑假去外地拜师求艺,学习二胡和琵琶,通过自己勤奋刻苦的练习,演奏水平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空山鸟语》的初稿酝酿而成。关于《空山鸟语》的命名,据天华先生的二胡弟子萧伯青先生回忆:当时天华先生在创作模拟鸟叫的二胡曲时,忽然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鹿柴》,其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得到启发,于是提笔写了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他将原诗中的人语响三个字换成了鸟语声,也由此将这首二胡独奏曲定名为《空山鸟语》。刘天华先生共创作了十首二胡作品,《空山鸟语》这首作品反映出了中国文人酷爱自然山水,擅长把人的感情融入在山水景物之中,追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意境。在创作技法方面,作者应用了轮指手法、七弦琴的泛音指法,以其生动、活泼、流畅的旋律,描绘了群鸟在大自然中嬉戏啼叫、引吭高歌的欢乐场面,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用鸟儿鸣唱来侧面反映山谷的幽静,对于自然的描写不是简单地模拟,而是万物进入心中,化为一种意象,而不同于自然的原始形态。通过这种似是而非的模拟手法,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使得乐曲格调新颖,充满诗意,同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以及欢快喜悦、乐观向上的精神。

《空山鸟语》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多段体结构,全曲由引子、五个段落和尾声组成。 115小节是乐曲的引子,速度较慢节奏较自由,通过四度、五度以及八度的音程跳进,以及装饰音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鸟鸣声以及山谷的回音。仿佛把人们带入了大自然空旷幽静的山谷之中。在音乐处理上,可以先把引子的十五个小节大致分成六组,一至四小节是两组八度大跳音程,一、三小节是模仿鸟的呜叫声,二、四小节则是模仿鸟鸣在山谷中的回音,以下类同。引子部分作为全曲的呈示段,时值长短不一的倚音与高八度音的重复,好似模拟了在空旷幽寂的大自然中,鸟儿们不时从某个角落传来一声呜叫,随即山谷的另一头悠然传来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声回音……清脆的鸟鸣、幽远的山谷,虽都采用前倚音的音型,但丝毫没有枯燥感,同时也显得作品开头别具一格。

1647小节是乐曲的第一段。这是一段小快板,作者运用了中国戏曲音乐1/4节拍,使旋律更加流畅,节奏更加轻盈,刻画了人们进入山林中那种兴奋而欢悦的心情。本段是一个方整的四句体乐段,每八小节为一个乐句,共32小节。第一、二乐句几乎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两个小节略有变化。在第二、三两个乐句的衔接处,作者运用四度紧接八度的两种音程关系跳进进入第三乐句的音乐发展。第三、四乐句音乐材料直接各自来源于第一乐句的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开始两小节延续了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旋律音,速度亦承袭了引子部分的慢速,之后逐渐加快,仿佛是山谷中的鸟儿们被开始时近时远的啼鸣声所吸引,引发了高歌的兴趣,于是一拥而上,一派生气盎然的热闹场面。旋律线条围绕徵音上下起伏有秩,在演奏处理上,第一句运弓尽量做到活泼、跳跃,富有弹性。第二乐句和第一乐句几乎完全相同,但在音乐的层次上要做到更上一层,音量比第一乐句稍强,弓段也相应加宽一些。第三乐句,随着音区的不断上升力度也随之加强,紧接着第四乐句同样随着音区的回落,力度也随之逐渐减弱。 4891小节是乐曲的第二段。这一段的音乐素材主要取材于第一段音乐的主题音调和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奏。

乐段前四个小节就是将第一段的开始部分的音乐放大而成的,经过紧缩的手法,加入偏音的使用,以及音阶下行与鱼咬尾并用的旋律写作手法,将第一段开始部分的音乐材料进行了反复的演奏,音乐材料的搭配使新奇有序,旋律线此起彼伏,时而顿挫跳跃,时而轻盈连贯,音乐层次感非常鲜明,音乐情绪更加丰富生动,从这段变化发展出来的新乐段里,作者仿佛使我们看到群鸟飞翔、互相鸣唱嬉戏的动人场面。本段共48小节,没有明显的分句。演奏时注意弓法及强弱力度变化,如乐段开头就可做弱起渐强处理,6063四个小节可作为5659小节的呼应,无论从音量还是音色方面,都与前面乐句形成鲜明对比。85小节是一个颤指滑音,即边颤指边滑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颤指要打得均匀,滑音也要匀速进行,同时右手运弓做由强渐弱处理,力求奏出群鸟飞鸣的声音效果。此处需要注意左手滑音时,虎口一定要放松,切不可夹紧琴杆,使滑音可以畅通无阻。8690小节可做渐快处理,右手运弓尽量轻巧、短促。最后一个大上滑音亦是模仿鸟鸣,左手滑音和右手运弓要配合默契,模仿出鸟鸣清脆悦耳之声。

92123小节是第三段。本段主要意在模仿鸟鸣,为使模仿鸟鸣更加逼真,本段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处理即同音换指,三个相同的音符用不同的手指来演奏,这一技法是刘天华借用琵琶的轮指技法所创造的同音异指新技法。演奏时要注意三个相同的音高用不同手指来演奏时的音准问题,手型要尽量保持不变,以增强音准的稳定性。每一次换指可带一点点小滑音,节奏均匀,一次模仿鸟的呜叫。此处轮指和一般按弦位置有所不同,左手轮指需接触弦的面积稍大一些,所以用接近指肚的位置滑弦,使音色更加圆润。在速度处理上,第二遍反复要比第一段稍快一些,音与音之间的衔接更加连贯自然,力度也要比第一段稍强一些,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737207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