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2022-04-10 18: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欢迎阅读!
岳阳楼,杜甫,译文,赏析,原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临览胜之作,固然首先必须真切地描绘江山之壮、风光之美与景物之奇, 但是如果仅仅能做到这一点,尚不足以称高格。除了表现自然景观之外,还需 要融进诗人的胸襟气度,写出特定的名胜所给予登临者的深切感受,使得奇情 与壮采一齐飞腾,达到情景合一的化景,这才可以称为名篇佳作。老杜此诗, 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 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 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

诗为大历三年 768 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暮冬流寓岳州 今湖南岳阳市 所作。首联二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 “昔闻 ”、 “今上”云云,用时间概念联接两个描述诗人行动的句子,使得登临者兴高采烈的 情状溢于言表。颔联二句,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吴楚而浮乾坤,这是 形容楼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的旧地。大 致说来,吴国在洞庭湖东面,楚国在湖西及湖南一带,所以诗人说吴楚之地好 象被这个大湖分为两半。 “乾坤 ”,指天地,包括日月。这一句说,洞庭湖太阔大 了,天地日月都象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这样来描写洞庭湖, 有人以为过于夸大, “于事理未当 ”,象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 见喻守真《唐诗三 百首详析》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须知诗歌不同于科学论文,是容许使用夸张 来充分表现视觉 或听觉 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如果不懂得文 学的性质,要按学究的尺度来较真,那么连海洋也不能说是 “乾坤日夜浮 ”,因为 海洋纵然比湖大,也毕竟只是 “乾坤 ”中之一物啊 !更何况,老杜大笔挥洒,虽因 眼前洋洋大观引起,也有文学夸张的先例可援,《水经注湘水》不是明明说过: 洞庭 湖水广?A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吗

以上四句,既已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面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 非上四句只写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前后两部分的关 系是情因景生,景以衬情,浑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颈联二句,

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衡塘退 士在《唐诗三百首》此首下批道, “亲朋”句承“吴楚 ”句,“老病”句承“乾坤 ”句。这 是有眼光的。当时老杜从蜀中东下,在岳阳楼上必然想起吴楚的亲友,故 “吴楚 跟“亲朋 ”连接起来了。他出


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 “乾坤日夜

”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 “老病孤舟 ”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此处的哀情和上 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的。中间这两联,上联侧重景,下联侧重情,而 又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艺术效果极为佳妙。 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 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 世而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这样的结尾使得全篇境界更高,格调更高了。 全诗抒写的感情是孤苦沉郁的,但描绘的景物却是壮阔无比的。从壮阔无比的 景物中可以窥见老杜胸次之高,决不因身世的漂泊就意气消沉。这就是 “诗圣



可敬佩之处吧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2f045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