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思泉语文

2022-11-09 04: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史之乱思泉语文》,欢迎阅读!
思泉,安史之乱,语文



安史之乱思泉语文



1.文学常识的概念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2.文学常识的范围

1.作家作品。包括作家代表作、文学流派思潮等。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

3.文学常识学习的重要性

1.文学常识与高考其他知识点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

3.辅助我们形象地来鉴赏诗词,理解诗歌表达的意象、人生、情趣、哲理。

4.便于我们进行现代文阅读,领会文章的时代特色。 4.文学常识学习方法。(重点)

集中、分类、系统化地学习。学习文学常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一番归纳总结,这样既便于记忆,同时还可以对文学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甫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安史之乱,是唐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老百姓大多颠沛流离,随处可见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b720bbf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