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抬头思家乡_全诗赏析

2022-04-08 13:0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念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抬头思家乡_全诗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举头,诗句,赏析,明月

【思念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抬头思家乡_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的《静夜思》 床前的明月被怀疑是地面上的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欣赏

这首写的是在安静的月夜思念故乡的感触。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关于诗人在国外旅行时的幻觉。一个独自在国外的人可以在白天忙碌的时候冲淡他分离的悲伤。然而,当夜深人静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寒冷的秋夜。《怀疑是地上的霜》中的“怀疑”一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时,把床前闪烁的冰冷月光误认为是地上厚厚的霜。“霜”这个词用得更好。它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明媚,也表达了节日的严寒,还衬托了诗人在国外漂泊的孤独和悲伤。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情态的描绘,深入思乡之情。“望”字照顾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射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硕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挚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旧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切实太丰富了。

明代人胡应林说:“太白所有的绝句都是用嘴做的。所谓不想工作却不工作的人。”(诗豆内编第六卷)王世茂认为:“(绝句)盛唐时,只有青莲()和龙彪()非常精通。李更做作,住在王宫里。”(摘自艺术园)它怎么能被视为“自然”和“无心之作”?这首歌《在夜晚思考》是一个样本列表。所以胡顺道一提,说它“古今中外都很精彩”。 这首小诗,既不独特新鲜的设想,更没有精工华丽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象征深长,回味无穷,千百年来,如斯普遍地吸引着读者。 外国游客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只是在白天。夜深人静时,思乡之情不禁在他心中荡漾;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寒冷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常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玄圃乘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破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腕而在诗中呈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述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


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境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处围的环境告知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仰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苏醒了。

秋天的月亮很亮,但很冷。对于孤独的旅行者来说,最容易触动旅行和秋天的思绪,这让人觉得客情郁闷,岁月易逝。凝视月亮也是让人们想到家乡和亲人的最简单方式。思考,思考,头急忙低下,完全沉浸在思考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抬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心坎运动,赫然地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一首短小的四句诗是用一种清新而简单的方式写的,就像文字一样清晰。它的内容很简单,但同时也很丰富。这很容易理解,但却无穷无尽。这位诗人没有说比他说的更多的话。它的想法太浅薄、太深奥,但却脱口而出,毫无痕迹。从这里,读者不难理解李白绝句中“自然”和“无心之作”的美妙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5f1cd3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