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随笔

2022-04-15 10:3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黄山,奇石,随笔,教学

《黄山奇石》教学随笔

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的。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呢?用活教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成了我设计这节课的立足点,并且紧紧围绕朗读、想象、描述展开,让学生学得有趣、有味!创造是一种美,异想天开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永远也不会有创新。

本节课设计本着不拘泥于教材,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比如我让孩子们想象“仙桃石”、“猴子观海”、“狮子抢球”等奇形怪状岩石的来历时,课堂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我班刘颉涵想象说:“森林之王老狮子要退休了,想选一个接班人,于是就让两只最强壮,凶猛的年轻狮子来抢球,谁先抢到球谁就是森林之王,两只狮子抢了好久好久也分不出胜负,最后筋疲力尽了就变成了石头”。其他孩子也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


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当然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了我的很多不足:没有充分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学生资料搜集得十分有限,课堂上不能广泛地进行交流,老师自己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指导学生的朗读没注意方法的引导。我想只有通过老师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才会有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山奇石) 此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a4569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