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学案

2022-03-28 05:44: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遂自荐学案》,欢迎阅读!
毛遂自荐

高二语文史记《毛遂自荐》学案

教师寄语: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学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二、学习难点:提炼写作素材

三、背景介绍

战国后期,兼并之战益剧.秦击赵于长平,惨烈空前.初,廉颇为将,坚守不战,敌不能胜.后,孝成王为间,赵括替之,终致长平之祸.括死,士卒为坑者四十万.赵遂衰.又三年,秦复击赵,围邯郸三岁.国中析骨为炊,易子而食.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妻被绮索,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磐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史记·平原君列传》 四、课前预习:

1 通读课文,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 )与……二十人偕( )歃血( )华屋( )处世( )譬若( )锥之处囊中 )叱咤( )有恃无恐( )持戟( )弗知恶( )鄢郢( )社稷(

2、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概述故事情节(提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述) 3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标示疑难词句。 五、课堂探究:

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 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于楚 2、其末立见 3、使遂蚤得处囊中 4、吾乃与而君言

;.

.

5、王之命县于遂手 6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 7、公等录录

(二)常见实词(解释划线词语) 1、自赞于平原君 2、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3、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4、此霸王之资也 5、天下弗能当 6、率数万之众 7、兴师以与楚战 8、一战而举鄢郢 9、而王弗知恶焉 10、谨奉社稷而以从 11、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2、胜不敢复相士

13、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 常见虚词(解释划线词语)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3、是先生无所有也 4、非特其末见而已 5、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6、毛遂比至楚 7、胡不下

8、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9、合从者为楚 10、诚若先生之言

()古今异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1、先生不能 古义: 今义: 2、从之利害 古义: 今义: 3、王之所以叱遂者 古义: 今义: 4、今楚地方五千里 古义: 今义: 5、遂以为上客 古义: 今义: 6、归至于赵 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

1、秦之围邯郸

2、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3、日出而言之




使:

1、赵使平原君求救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于:

1、合从于楚 2、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3、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4、自赞于平原君

5、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6、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备: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乃:

1、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2、乃颖脱而出 而:

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2、日出而言之 3、吾乃与而君言

4、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 以: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以楚国之众也 3、兴师以与楚战

1、率数万之众 2、寡者百数

() 词类活用(指出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1、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2、门下有毛遂者,前 /毛遂按剑而前 3、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4、此霸王之资也 5、乃颖脱而出

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7、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七)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2、客何为者也? / 汝何为者也?

;.

.

3、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此霸王之资也。 / 白起,小竖子耳。

二、走进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体会无韵之《离骚》艺术魅力。

1、毛遂是如何向平原君推荐自己的?仔细阅读毛遂和平原君的这段对话,分析这对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在赵国和楚国关于合纵的矛盾冲突中,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说服楚王合纵的?这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3 除了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外,本文还综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三、走出文本,拓展应用,积累写作素材

学完本文,掩卷沉思,你从文中人物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多角度提炼观点,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结合《廉颇与蔺相如》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两课的写作学案分析)

《毛遂自荐》学案答案 一、 正字音

邯郸( hán dān)与……二十人偕(xié )歃血( shàxuè )华屋( huá )处世( chǔ)譬若( )锥之处囊中( zhuī náng )叱咤( chìzhà )有恃无恐( shì)持戟( )弗知恶( )鄢郢( yān yǐng )社稷( 二、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 ”2、通”3、通”4、通5、通”6”7、通 (二)常见实词

1、告诉(动词)2、跨越(动词)3、依仗(动词)4、资本(名词) 5、抵挡(动词)6、率领(动词)7、军队(名词)8、攻占(动词)

9、羞愧(形容词)10、进献(动词)11、依靠(动词)13、审察(动词) 14、发扬(动词) (三) 常见虚词

1、和(介词)2、假使(假设连词)3、这(代词)4、只(副词)5、终于(副词)6、等到(介


.

词)7、为什么(疑问副词)8、况且(递进连词)9、为了(介词)10、像(动词) (四)古今异义

1、古义:没有才能 今义:不能够

2、古义:偏义复词,好处 今义:好处和害处 3、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4、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 5、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6、古义:到(于引出对象,不译)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五) 一词多义

之:1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2、的(助词) 3、这件事(代词) 使:1 派(动词) 2 假使(假设连词)

于:1 跟(介词)2、在(介词)3、从(介词)4、向(介词) 5、到(介词)6、比(介词)

备:1、齐备(动词)2、充任(动词) 乃:1、只是(副词)2 就(副词)

而:1 但是(转折连词)2、修饰关系连词3、你的(代词)4、并列连词 以:1、拿(介词)2 凭借(介词)3、来(目的连词)4、几(数词) 5 计算(动词) (六)词类活用

1、从外面(名词作状语)2、走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3、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4 称王称霸(名词活用作动词) 5 像禾穗的芒(名词做状语)6 用眼睛(名词做状语) 7 使……称臣(使动用法) ()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2(宾语前置)3(宾语前置)4(判断句)5(判断句) 三、走进文本

1、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作比喻指出毛遂没有才能,不能一起赴楚。毛遂借助这个比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机智辩驳自己是才能出众,只是没有展现的机会。这充分表现了毛遂有勇气,机智雄辩,自信的形象特点。

2 质问平原君 —— 智取对话权 王之命悬于遂手 —— 慑之以力 此霸王之资也 —— 励之以势 此百世之怨 —— 激之以怨 合纵为楚也,非为赵也” —— 诱之以利

胆识过人,能力出众,机智雄辩,可谓智勇双全 3 对比(十九人的表现) 衬托(平原君,楚王)

细节描写(按剑历阶而上)

;.

环境烘托(社会环境的概括描写) 四、走出文本

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1、多角度提炼观点

2、学会定向转述,围绕提炼的观点重新组织文章内容。 3、发散思维,联系其他材料充实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2ccc8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