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资料

2022-06-29 00:08: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 资料》,欢迎阅读!
江畔,独步,资料

江畔独步寻花 资料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杜牧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 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 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二、 各句赏析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

“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第三句“流连戏蝶时时舞”“流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

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流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流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总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四、写作背景

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五、写作特点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怨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六、问题及答案

1.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的两个对偶句: 2.全诗运用 )结合、 )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 )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 )之情。 3、时时舞。恰恰蹄是怎样的景象?

4黄四娘家花满蹊中为什么要把一个普通的花农的姓名写进去? 答案:1.对偶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3、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4、因为这只是一首普通的诗,作者当时应该也没想太多,诗意、灵感一来就写出这样的诗了。正因为随意,诗才显得真实,才会流传下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bd287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