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2022-08-10 23:0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下山,猴子,反思,教学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之吉白夕凡创作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事不该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一、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课文前4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重点指导第一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第一自然段中重点教学“又()又()”的词语,通过朗读“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灵活运用.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暗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通过朗读,边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欢快的心情.这样由细节到整体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为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迁移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本课的课文语言结构相似,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很重要.通过“小猴子走到(),他看见(),很是欢快,就().”的句式频频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说完整,从而为他们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做铺垫.在学习中,还不竭总结、提醒学生学习办法,让他们学会迁移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续编故事,培养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归纳综合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年级小学生内心充满想像,们拥有自己丰厚、天真的思想.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厚的想象,续编故事.学生表示出异样的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成长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平淡,缺乏针对性,教学机智缺乏.今后我不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我在讲此次课程时有些紧张,前面部分讲得过快,认为他们预习过了就没带学生读,应该多读效果可以更好.其次是后面当堂检测续写的时候,应该提前给学生打印一张框架单,让他们依照一定的格局去阐扬,不至于无话可写.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ac3839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