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处暑的含义(最新)

2022-05-21 17: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处暑的含义(最新)》,欢迎阅读!
处暑,二十四节气,含义,最新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823日前后。处暑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节气人们的传统活动 1、祭祖、迎秋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2、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



1


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 6、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4、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灯盏或者是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 5、开渔节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一个大好时节,每年处暑节气,在浙江省沿海一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的养生小妙招 早睡早起

处暑的到来预示着自然界的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也会变得容易疲乏,春困秋乏也就是这个道理,这段时间要早睡早起,多休息来调养身体,晚上十点左右入睡,早上六点左右起床。 补充水分

处暑时节也是入秋的季节,秋季干燥这是人人皆知的,人体会觉得特别的干燥,口干,皮肤干,所以要多补充水分,要多喝水,还可以隔两天敷一次面膜,经常保持皮肤湿润也是处暑养生的方法。 多吃豆类食物

豆类食物有健脾去湿的功效,处暑季节很多人的脾胃都比较虚弱,可以多吃一些豆类食物,如红豆、黑豆之类的,可以帮助除湿,少吃辛辣食物,也可以吃些茯苓帮助健胃去湿。 坚持午睡

2


处暑时节坚持中午睡一觉也很重要,因为经历了一个夏天,饮食和睡眠都会使身体的脾胃变弱,除了要在食物上加以调理,午睡也非常重要,午睡时间不要求太长,十到三十分钟就足够了。 不宜过多添加衣物

处暑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秋天相对于夏天,温度会有所下降,但我们并不主张穿太多的衣服,春捂秋冬这句俗语的意思要理解透彻,秋天能让身体保持一丝寒意还是比较好的,可以帮助收敛阳气,但这并不表示让你受冻。 做好防晒工作

处暑时节虽说已进入秋季,天气变得有些凉爽,但白天正中午时的阳光还是很强烈的,所以防晒工作要做好,出门时一定要搽防晒霜,保护好皮肤也是处暑养生特别要注意的。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含义】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921f38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