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知与行”佳作展示

2022-08-04 00:4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知与行”佳作展示》,欢迎阅读!
合肥市,安徽省,佳作,高三,作文

2019届合肥二模作文“知与行”佳作展示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他们听到的都是些普通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审清材料

材料一:知识蕴含在常识中

材料二:知识无限,但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材料三:知行合一 2、审清要求

核心要求:根据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写作提示:写作时要符合演讲稿的文体形式! 3、参考立意

学无止境,一寸一欢喜 学无止境,实践出真知 始于基础,续以行动 善学者进,善用者成 乐于求知,勤于行知 …… 【佳作鉴赏】

《扎根当下,知行合一》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2)班 陈大唯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本次班会课我演讲的主题是“扎根当下,知行合一”。 (如上三行是演讲稿的基本形式。称谓需顶格。)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们青年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重任,唯有扎根当下,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国家的砥柱栋梁。

扎根当下,知行合一,需要以坚实的基础作为保障。

尼采说过:“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深自缄默。”某位著名企业家在一场长达四小时的演讲中丝毫不提新的概念,而是讲述最基本的知识。企业家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有多么透彻的了解“区块链”、“流量池”等新概念,而是在于他们有基础知识作为保障,从而能够应对任何情况。陶华碧凭借自己的基本认知知识,一手做大老干妈;莫扎特每日练琴八小时,夯下牢固的基础,才有了一代音乐巨匠。正是基底的深厚才保障了他们的成功。

扎根当下,知行合一,需要有纳百壤以成其大,蓄细流以就其深的坚持。

《刘子·崇学》有言:“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每一朵艳丽的花的背后无不是血汗的灌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唯有用辛勤去耕耘,才能绽放吐露出让人惊羡的芬芳。大发明家爱迪生,历经千百次失败才制造出钨丝电灯,而他对于这些失败只是表示“至少我知道了这些材料是失败的,那就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如果不是上千次失败的积累,有哪里会有如今夜晚的明亮?军事测绘员张民耗时数十年,勾勒出当代中国的《千里


江山图》,杰作不是一日而就,他于成千个日夜奔波测绘,用脚步丈量祖国河山,用行动诠释坚守,不有数十年的积淀,何来这一张地图的震撼壮观?

扎根当下,知行合一,需要用实践去检验真知。

泰戈尔写道:“当你把错误全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没有行动上的作为,停留于纸面夸夸其谈,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赫尔岑说过:“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我们所应当做的便是在黎明还黝黑时,撕裂开一道罅隙。只有付出行动,敢于尝试,接受错误并从中反省总结心得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出真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知行,面对学生的质疑,他毅然改名陶行知,可见其中行与知的辩证关系。大学士王阳明曾数日面对竹子,欲格物致知结果却一无所获。孔圣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已思,无益,不如学也。”以此见,交诸实际行动,才是致知的真正途径。

扎根当下,知行合一,让我们真正的将个人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谱写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辉煌!

(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演讲稿结束时,通常面向全体,发出号召。)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结尾段,也是演讲稿的基本形式。)



《知行合一,必有欢喜》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30)班 徐军军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班会课,我很荣幸能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知行合一这一话题。

荀子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然则乐耶。”可见,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必有欢喜。

《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简单的意思是说:有一些人道理听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却因为气力的原因,结果就半途而废了,而我(孔子)却不会停下来。换句话说,知与行相结合,才能抵达欢喜之彼岸。

知行合一 ,立足常识,必有欢喜。

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存在很多常识,但我们常常不以为意,实则常识出真知。著名企业家去商学院演讲,长达四个小时的演说却通篇是生活常识问题,这使得年轻人们很是失望。是常识不重要吗?不!真理通常不是以具体的实物形式可以让人们直接触摸,而是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知行合一,我们要学会从实践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体会常识所带来的欢喜。记住知行合一,立足常识,必有欢喜。

知行合一,聚沙成塔,必有欢喜。

世人皆知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树立终身学习价值观是每个人都应去做的。学习提高内在素质。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人们适应当代生活的必由之路。《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靠着知行合一,学习一点,进步一点,懂得更多,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知行合一,知行同步,必有欢喜。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道该怎样做的事应该与行动相结合,才会变得完美。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把握住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最终在网络世界开疆拓土,打造出淘宝、天猫等一系列网络购物平台,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商。以知识为向导,靠行动抵达,知行同步,照亮人生旅途,才能获得欢喜。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要充分认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夯实基础,重视积累,不断汲取先进的文化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才能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乃至人才,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可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同学们的聆听!

《学无止境,知行合一》 ——在班会课上的发言稿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三(30)班 刘珊珊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关于知与行。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无穷尽的,但我们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学无止境,人生有尽,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成就丰富饱满的人生。

学无止境,要掌握基本常识。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而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他都是讲些普通的常识。同样的,著名的女外交官傅莹,在一次翻译失误后,她不再急于求成,而是专注于最基本的英文学习刻苦努力,最终拥有很高的外交能力。因此,最基本最普通的常识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而如今很多人只求一味学习新知识,而忽视普通的常识,那最终也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学无止境,要注重点滴进步。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每一寸的进步都值得我们欢喜,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某艺术高校的保洁工人王某,他在五十多岁的年龄里,利用闲余时间,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舞蹈,通过每一天的进步与努力,最终上了《出彩中国人》。我们不必奢求一次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只要保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状态,就是生命的不断提升。

学无止境,知行需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已逝世的生物学家钟扬,他多年来多次亲身前往高原,只为探索植物种子。明明知道身体承担不了频繁在高原和内陆之间奔波,但为了国家种子库资源,他亲力亲为,发现的拟南芥为生物研究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丰富了种子库资源。没有亲身的行动,哪能成就这座亚洲最大、世界前三大的种子库呢?因此,要将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学习的越多圆的面积就越大。”这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尽的,我们的人生之圆,会因不断地学习而变得越来越大。青春正好的我们,只有知行合一,以积极有为的行动,不断求知,不断实践,我们的人生才能越来越丰富和饱满。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85507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