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养生,悠然从容

2023-03-20 15:01: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养生,悠然从容》,欢迎阅读!
悠然,养生,从容,音乐

音乐养生,悠然从容

孔子就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孔子以“六经”教育学生,其中就有《乐经》。孔子也最了解音乐的特性,严于善恶之辨,所以他主张放郑声,用韶舞。到了秦汉之后,《乐经》失传了,所以“六经”就剩下了“五经”,但是在《书经》、《礼记》,以及《史记·乐书》之中,还都保留了重要的乐理,可以奉为《乐经》。

比如在《书经·虞书》中记载这样一段话:“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舜帝命夔这个人主管音乐,来教导他和卿大夫们的子弟。经过音乐教育,可以使人的性格变得直而温,。有的人的确很正直,但是觉得自己有理,结果就理直气壮,往往失去了温和的态度。宽而栗,为人宽和而恭谨。有的人一随和,往往就流于随意,失去恭敬心,但是礼乐的教化,可以让人既保持宽和,而又有威仪,保持庄严恭敬。刚而无虐,就是刚强而不暴虐。这个“刚”,有刚正、刚直、刚强的意思。像《易经》上也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说,人要有刚强、自强不息的品质,但是,没有流于暴虐。简而无傲,简约但没有傲慢,这些都是乐教的结果。在《虞书》上还记载,舜帝接着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表现的是人的志向、志愿;“歌永言”,这个“永”就是延长的意思,用歌把诗延长咏吟出来,所以我们经常说诗歌。“声依永”,“声”就是指宫、商、角、徵、羽五声,五声的高低和延长的吟咏相配合;“律和声”,再用音律来调和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这个“八音”就是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材料做成的乐器。

“金”就是用金属制作的乐器,比如说编钟。

“石”就是以石头,比如说汉白玉等等,制成的磬一类的乐器。磬的大小厚薄不同,发音也就不一样,一般是用牛角加一个木棒来敲击磬,声音清脆悦耳。

“丝”就是指琴瑟上用的弦。“瑟”一般很宽很长,体积较大,


所以古代人过世后要办理丧事,为了腾空空间,先除瑟,就是先要把瑟搬出去。《礼记》中也讲“士无故,不撤琴瑟”。可见,这个琴瑟在古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人感慨琴瑟,说它是圣贤之乐,能够动天地,感鬼神。琴瑟在北方是用梧桐木制作,在南方是用杉木。

在《白虎通》中对琴有这样一个定义,“琴者,禁也。禁止的禁,禁止什么呢?禁淫邪,以正人心也”。这句话可以说概括了古人制琴的深意。人没有事的时候就容易胡思乱想,通过弹琴,使人心定在一处,制止了邪思邪念,能够达到静定的效果。这就是《大学》上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止在何处呢?就是止在琴上,弹得久了,就有定力,定力有了之后就能够把心安定下来,安定下来你再去思虑,这个“虑”就是静虑的意思,你就会有所得,为什么呢?因为你心定了、心静了,你去体悟就会体悟出很多东西。

传说在上古时期,伏羲氏看到凤凰落在桐木上,于是就采用梧桐木做琴的面板,制造了古琴这种乐器。桐木的木材非常轻,它属阳,面板是弧形的,象征着天,古人讲天圆地方。用梓木做琴的底板,梓木的木质比较重,属阴,它象征着地,底板是平的。木头砍下来之后,晒在屋檐下,要经过父、子、孙三代,木头才能够晒干晒透,音质才能好。琴瑟做成之后,弹一百年左右,木板上会出现裂纹,这个裂纹的间隙比较宽,叫做蛇腹断;再弹一百年,裂纹就比较密了,叫牛毛断;弹到三百年的时候,木板上会出现一朵一朵类似梅花一样的图案,叫做梅花断。

“竹”就是指竹管,横吹的叫笛,竖吹的叫箫。箫又叫尺八,因为它是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制作尺八,就是一段一尺八寸的竹管,需要十目九节,每节能开两个孔。

“匏”是葫芦一类的植物果实,用来做笙的底座,除了笙还有竽。 “土”就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埙。 “革”就是兽皮,用来做鼓面。

“木”就指木制的打击乐器柷敔。柷,是用木头做成,它的形状就像方形木箱,但是上宽下窄,用椎,也就是木棒撞击它的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开始;敔,状如伏虎,背面刻有锯齿,演奏时用一支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ef8ace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