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代诗歌为例谈谈对比兴手法的认识

2024-01-04 18:2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汉代诗歌为例谈谈对比兴手法的认识》,欢迎阅读!
比兴,汉代,手法,诗歌,谈谈

以汉代诗歌为例谈谈对比兴手法的认识



概述

“比”“兴”是诗歌两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并经常连用,对于有些诗句,称之“比兴”。那两者的区别是什么?联系又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同样存在疑惑,只是将一些说法进行梳理呈现,以表自己浅薄的意见,敬请指正。

一、大家话“比兴”

1.《周礼·春官·大师》:“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和阴阳之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2.《毛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3.东汉郑玄《周礼注》:“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谕劝之。这里的“比兴”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拖喻,这是经学意义上的比兴:诗歌必须反映现实民生,起到政教美刺的功能。

4.钟嵘 《诗品序》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事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5.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喻以托讽。笔者认为刘勰在这里区


“比”“兴”的功能,“兴”用于“起情”用于“拖讽”“兴”用于“附理”,用于“斥言”

6.贾岛《二南旨意》: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贾岛认为。“兴”,就是因外物而引发内心丰富的情感。

7.孔颖达《毛诗正义》: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兴、喻,名异而实同也。孔颖达认为,“比兴”实质是一样的。

8.朱熹《朱子语类》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赋也;本要言其事,而虚用两句钩起,因而接续去者,兴也;引物为况者,比也。

9.叶嘉莹从“物与心”关系的角度解释“比”与“兴”。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发内心感受,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就是所谓的“兴”。“比”是以此例彼,将内心的情感借助外在的意象来表达,即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的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

2.笔者意见

“兴”,就是触景生情,因眼前的事,而触发心中感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到河洲之上的关雎鸟成双成对,触发诗人心中关于爱情的情感。

“比”就是用形象的手法,将心中的情感抒发出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比”的例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03eebc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