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下三十五、南乡子登京

2022-11-25 21:1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下三十五、南乡子登京》,欢迎阅读!
梳理,遵义,八下,南乡子,古诗文

京口北故亭有怀

三十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上阕写景,以问起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词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这牵发了他的联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后两句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如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令人怅惘喟叹不已。最后一句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引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下阙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年少”指孙权,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怅惘。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背景资料】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主题】词人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1.本词上、下阕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上阕借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阕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__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作者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__

内容总结



1)三十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2)三十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1 / 2


京口北故亭有怀

3年少指孙权,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怅惘

4)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5__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9a9a650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