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矛盾的含义

2022-08-01 22: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91矛盾的含义》,欢迎阅读!
含义,矛盾



9.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学习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运用这一原理分析 问题。

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难点: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预习过程

1、阅读教材61页第九课的引言:(识记以下观点)(自主学习)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什么是矛盾?(自主学习)

阅读67页正文。回答:什么是矛盾?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 分析67页的漫画体现的哲理?

阅读68页第一段。回答: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 阅读68页第二段。回答:如何理解矛盾的斗争性?

哲学上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什么关系?

阅读68页第三段。回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什么? 原理归纳:(识记)(识记5分钟)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内容:1)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哲理赏析:分析下列成语、俗语等体现的哲理?(AB对学)

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化险为夷物极必反转危为安谦受益、满招损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尽信书则不如无数 变废为宝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67页老子的观点

探究活动:69页相关链接体现的哲理? 判断正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7、练习检测:

1.2013上海2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2.2015新课标II212014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015重庆10)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4.2015江苏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5江苏30)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5海南21)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得到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2014浙江卷27)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涵的道理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以“呼”“吸”为例理解矛盾的含义。

如何理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利用哲理赏析说明) 举例说明: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分析67页第二个探究活动 4、单选题讲评 5、主观题专练:

典型例题:合作探究,分析下列例题,归纳答题方法。 2014天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⑶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关系,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跟踪训练,自主完成。

2013江苏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冶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冶。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冶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冶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话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

④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2014重庆1414分)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⑴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利益,具有斗争性。

⑵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⑶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18955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