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鉴赏 精品

2022-09-29 10:1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鉴赏-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鉴赏 精品》,欢迎阅读!
刘禹锡,二首,竹枝词,诗词鉴赏,其一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鉴赏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下面是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鉴赏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40d2b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