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2023-03-12 23: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欢迎阅读!
旅游景观,黄山,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 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 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 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 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 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 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3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

黄山群峰竟秀,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系发育,动植物资源丰,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其自然景观轴线为群峰—秀水—怪石—云海,加上崖、洞、涧、池、潭、瀑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雄、奇、险、秀、奥、旷”等特征。 人文景观有宗教文化所建立的寺、庙、庵、殿、祠、亭、楼、阁;有地方风格的古民居、古桥、古道、摩崖石刻、书画题记、名人游踪;有具现代风格的现代建筑和空中缆车。其人文景观轴线为古文化建筑—现代建筑—古道,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黄山人文景观镶嵌在自然景观之中,自然景观起着点缀和渲染的作用,然景观映衬出人文景观,使其更加鲜明、剔透。 因此,黄山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构成黄山特有的风韵。 这种融合在玉屏楼、北海、西海、温泉等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松谷庵景区和太平湖畔的度假村,山色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具有这种特色。

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分析

旅游活动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一种欣赏活动,在我国它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旅游,我们可开展美学教育,增强人们的美学知识和审美方法,激发人们对大好河山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很多,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感觉力

感觉力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如耳、目、鼻、口、舌) 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运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引起人们机体的快,并通过知觉、思维等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形成美的感受。 人的感觉是美感的前提,客观世界是人的感觉的源泉。 它们构成这样的递进关系: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人的审美感觉,是沟通美(客观) 与美感(主观) 的过渡性“窗口”。 人的感觉力越强,美感也越强。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觉力,所获得的美感也不尽相同。 黄山景观确实太美,所有来黄山的旅游者都能体会出来。 这种感觉力随文化层次的提高而增强,特别是地学旅游者更能体会出美的内涵。 2.想象力

感觉是审美的门户,但还须经“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以便对旅游景观进行高层次的审美。“知觉”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往往是多种感觉的结合。“思维”已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从“知觉”到“思维”,旅游者对旅游景物产生了“想象”和“理解”。 这样,人们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就更深刻、细腻和全面,从旅游中得到的乐趣也更多和全面。 其实,山许多景点的命名都是通过知觉和思维,经过想象而命名的。 它能使旅游者联想到具体的事和物,通过比较和综合,得到美的回味。 3.理解力

理解力驱使人们“对旅游景观探究,寻根问底,弄清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文化景观的渊源”。 理解旅游景观的内在本质,从而把握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过程,一般需要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历史知识。 ,要理解黄山峰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必须知道岩石的断层、节理和花岗岩的差异风化等知识。 又例如黄山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是黄山的象征,分布在海拨800 1600m 的山地上。 黄山松能耐贫瘠、耐旱和耐- 22 ℃的低温,在黄山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f3ef4be009581b6ad9eb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