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后游》赏析

2022-07-25 00: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后游》赏析》,欢迎阅读!
杜甫,赏析,游》

杜甫《后游》赏析



杜甫《后游》赏析

2012-04-30 21:05:19| 分类: 古典诗词鉴赏 | 标签:诗 赏析 杜甫 太阳堂 十三少 |字号 订阅 杜甫 寺忆曾游处, 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 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 舍此复何之?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


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


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徐应佩 周溶泉) 转发至微博

推送到小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bc6c6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