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京华烟云》读后感(1500字).docx

2022-09-23 22:0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京华烟云》读后感(1500字).docx》,欢迎阅读!
兼济,京华烟云,独善其身,读后感,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京华烟云》

读后感

作为民国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著作《京华烟云》可谓是林先生的得意之作,它笔调优雅、文风古典,既有传统中国的含蓄美,又结合了西洋文明的大胆活泼,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京华烟云》当真使人眼前一亮。

《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红楼梦》,它围绕着姚、曾、牛三个大家庭展开,姚家非官宦之家,但曾家和牛家老爷皆是朝廷官员,不过一个清廉、一个贪腐。姚家老爷姚思安崇尚崇尚老庄是一个道家信徒,曾老爷则是一个标准的儒家门徒。

姚思安膝下有一双儿女和一位收养的义女,曾家同样子孙满堂,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姚家大女儿木兰则是整本书的最大亮点,木兰在母亲和父亲共同的教育下长大,母亲教给她的是世俗的智慧,而父亲给她的则是歌笑自然的道家观念,可想而知,木兰成为了一位睿智聪颖的姑娘。她从小与妹妹莫愁一起长大,两人皆是生在富有之家,无忧无虑、快乐自由,到了十七岁,她们那位开明的父亲把她们送进了女子学校,并结识出自寒门但气识不凡的青年孔立夫。木兰对他颇有好感,但出于当时的社会原因,木兰顺从家里的安排嫁给了曾家的小儿子孙亚,而后来莫愁则嫁给了立夫。

姚思安几乎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全部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木兰——他最聪明也最疼爱的孩子,孙亚与木兰不同,曾家是一个规矩极为严明的大家庭,孙亚也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更不存在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木兰的那种灵气不自觉地影响了孙亚,当然,也影响了他们的孩子。

很快,日寇大举侵华,动荡的时代使得每个家庭都无可避免地卷


入其中。

牛家贪婪的本性冲昏了头脑,牛家不择手段搜刮财产,几乎无恶不作,最后,牛家的两个儿子下场极为凄惨,女儿更是发展到走私毒品,最终才被姚老爷一语点醒,幡然悔悟即便为时已晚。牛家在国仇家恨面前选择了随波逐流。

曾家,家规严明。曾老爷为人古板守旧,即便到了民国,仍然坚持让去世的母亲穿上清朝官服寿衣下葬,看到局势的混乱,心中尽管有再多的不甘,他也没有能力去一一实现了。为了膝下子孙,为了曾家得以保全,曾老爷选择的是明哲保身,独善其身。

而姚家,非官宦的富有之家。作为一家之主的姚思安,一直遵崇清静无为的道家理念,他以自身的观念去影响着子女们,木兰学到了父亲那份豁达,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云淡风轻,同时,她也将这些智慧潜移默化的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大女儿阿满,因参与爱国游行不幸罹难,小儿子阿通,成人后去了前线保家卫国,只有小女儿阿眉一直陪在木兰身边,随木兰一起历经沧桑,看遍世间变迁,尝遍人间冷暖。而姚家最小的儿子阿非,从国外留学归来,一直在禁烟局工作,为国家贡献着一己之力,至于姚老爷自己,捐出大笔金钱去资助革命运动,与同为士绅阶层的牛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国难当头,姚家毁家纾难,心怀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同样是富有之家,同样是诗书传家,同样是中华儿女,面临历史的动荡。为什么牛家、曾家、姚家的表现相差巨大。究其原因,同样接受着儒家文化教育的牛老爷只是将儒家知识作为进身之阶,未曾想过书中的微言大义;曾老爷领悟了书中的修身治家的道理,但墨守成规一味崇古,遭遇风雨时往往更多想的是明哲保身远离风雨;而姚老爷年轻时放浪不羁,中年时修身养性,


历经风雨后更加练达,培养出了优秀的后代。

读完《京华烟云》这本书,我喜爱木兰的睿智大方,也为旧时代女性孙曼妮的逆来顺受感到悲哀,而从牛家女儿牛素云身上我也看到了她的骄傲自大与蛮横无理,我仿佛置身在晚清到民国这四十年的动荡时代,看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三个家族四十年的起落沉浮,一副民国历史长卷通过一个个面前鲜活的角色呈现在我的面前,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当危难临头每个人即使不能兼济天下,也应该独善其身,万万不能随波逐流。当然,从这本书中我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儒教、道教、佛教几家鼎足并立的局况,百家齐鸣,各抒己见,共同充实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在《京华烟云》这本书中,更是完美诠释了儒道交融,内道外儒的人生哲学

《京华烟云》中的三个大家庭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什么时候,胸怀天下都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在我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至少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不管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应该学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绝不能苟且偷生。更不应该为了一己之私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也应该是我们毕生的处事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410d33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