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2022-07-10 11:44:5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欢迎阅读!
书香,素养,品味,提升

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记得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而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这珍贵的货物给我们的学生呢?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会有传承的希望。一直以来,我们奎小就遵循“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加特长的综合型的社会需求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办学宗旨,在课改上下工夫,在“主题学习”中品味书香,提升素养,实践着我校的提升兴趣阅读之路。 一、建章立制,以评价标准为导向,为主题实施做保障。

制度是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仅单指约束和规范,更重要是促进和提升的作用。要想课改顺利实施,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合理的评价体制做保障,我们抓住四个关键元素:《丛书》、家长、制度、考核,建立机制,形成了“四制”“两评”双保险,把主题学习落地实处。

(一)“四制”

四制,即四种制度: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管理制度》(四种制度图片)每个制度有其不同的标准,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如《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突出的是“备”,变单独“写”为“集体备”

譬如写教案,那是教学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现在有好多教师的写教案都有“走过场”的感觉,年年发教案本,年年抄一抄,就为着应付任务,有“劳民伤财”之嫌,并非老师们不认真,且看许多老师的教科书,上面注释得密密麻麻的,足见备课的认真。据此情况,我们以同一备课组为单位,以集体研讨的形式进行备课,提前将下阶段要教学的教材备一备,创建一种平等互动的交流,各位老师将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教学环节的设计、文本解读及说话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说一说,彼此之间各抒己见,互相倾听,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然后将讨论后的电子备课发送到我们学校的平台,用以同科的老“共享”,这样的集体备课可以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凝聚集体智慧,效果比“抄教案”好得多。 (教师研讨及集体备课电子版图片)

又如《教师外出学习制度》突出的“思”和“传”。让教师走出校门,去学


习取经,是一种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可外出学习的机会毕竟较少,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也能享受到这方面的资源呢?制度便规定:学校的老师外出学习听课之后,都必须进行汇报交流,将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的感收获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这种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种资源的共享。 (教师外出学习反思照片)

()“两评”

“两评”指的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突出四点:1、使用 2、发动3、转变 4、考核

使用: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投入到教学中,鼓励、引导教师压缩教材教学时间,尝试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的途径、方法。

发动:广泛发动家长参与:有计划地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我校语文课改的积极意义。这样,在家长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予语文教师的课改行为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转变:语文课的评价上,我们首先看课内是否进行了大量阅读,把老师的教变为孩子的学。

考核:我们注重对课改工作的常规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使课改工作与待遇挂钩,实行优绩优酬。

学生的评价突出三点:1、分层 2、宽容 3、综合 分层: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一般可从因材施评和分学段施评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因材施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在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可见对学生阅读实行分层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层次,然后确定各个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更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

其次是分学段施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分三个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学段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年级不同阅读评价标准图片)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


分层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宽容: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就像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问学生: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有一个学生却认为青蛙说得对。如果教师这时急于纠正这个学生的观点,那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好这位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表扬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这个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说: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有错。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这种多元化的理解,既会有正确的认识,也会有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想像、违背“逻辑”的“阔论”。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就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给予呵护和宽容性的评价。

综合:注重情和智生态平衡,实施综合性评价

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的知识和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活动是充溢着情感的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还应重视阅读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综合评价标准图片)

多元的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制度的制定,更为主题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立足课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为主题学习打基础。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655b3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