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2023-10-10 05:5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欢迎阅读!
孟浩然,广陵,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到赵引线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赵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赵老师在上本首诗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自己的处理消化,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中一一传授给学生。不但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听课的我感受到了成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语言美,音乐美,创设情境引入古诗

教学开始,赵老师以一首优美、动听的古典乐曲---《高山流水》,伴着老师深情的讲解引入古诗,为学习新课创设了情境,做好了准备。接着,赵老师以一个充满诗意的名胜古迹——黄鹤楼引出,并指出这首古诗的三大有名之处---即黄鹤楼、孟浩然和广陵(扬州),给古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优秀、自然的导入既渲染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又给人自然、新颖之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

接着,在了解诗人李白的同时,赵老师为学生搜集了李白与孟浩然交往的资料,为学生理解两人的深厚友情做了铺垫。

二、品词析句,感悟真情,适时点拨

赵老师在教学本首古诗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强大作用,重点针对小作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引导理解,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如抓住第二句的“烟花三月”一词,提问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美景?让学生透过






简简单单地一个词感受当时景色的美好,通过景色的美和友人的离去作对比,体会藏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浓浓的情谊,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读好课文。

在交流时更是抓住“下扬州”的“下”“孤帆”等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心声。

三、补充资料,帮助理解,塑造修养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赵老师很有心地补充了李白在送别好友孟浩然的第二年所做的一首诗《江下行》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做为拓展学习,扩大阅读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积累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总体来说,赵老师的课扎实、质朴,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无愧是研究性学习的典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2d340c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