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2022-04-01 11: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欢迎阅读!
浣溪沙

浣溪沙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lénɡ jiā)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国初第一词手”“第一学人”之美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侧帽集》《饮水词》 二、背景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lénɡ jiā)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国初第一词手”“第一学人”之美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侧帽集》《饮水词》

本词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二、结合注释翻译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远的边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 三、赏析

1、上阕首句“身向云山那畔行”,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吹断”二字描绘出北国秋冬环境之险恶。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深秋远塞若为情”点明时令与心情。

2、下阕,前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结句“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3、这首词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实例一: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给人以寒冷萧瑟的印象。


实例二:一、半这两个量词,展示了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的空阔荒凉。 4“北风吹断马斯声”中“断”的妙处。

断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马鸣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情景,突出了寒风的凛冽,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人被隔绝在荒野的凄凉之感。 四、主旨归纳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奉使出塞所见的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13d8f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