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随笔

2022-04-08 22:3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随笔

都说小学科学是小学唯一的一门理科,科学严谨的课逻辑性强,而这恰恰是我的软肋,学校最初安排我带三年级的科学课时,我迷茫了好几天,自觉无从下手。感觉不足才得更加重视,于是,我开始了我艰难的边学边教之旅。

科学课的开放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老师知识的渊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桶水,它对老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极其严峻的要求。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上一节课,往往要求学生查找大量的资料,教师要想驾驭课堂,就得同时查找更多的资料,并且要预想到多重知识出现的可能,学生会对哪些内容产生疑问。但即使这样,课堂上还是会出现我始料不及的情况和对于我来说还很模糊的科学知识,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令我应接不暇。每每遭遇这样的情形,我会对孩子们说:“你是个好学的孩子,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敢确定,我们一起查阅资料,然后交流答案好吗?”因为我知道,知识的匮乏不是最大的问题,科学最主要的是要诚实的面对孩子,教给他们科学求真的态度。

一节成功的科学课,不但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渊博,而且问题的设计也是很关键的。三年级观察花一课,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让孩子们只测量花冠,和植株的高度,而是这样提问的:前边我们学习了测量和观察,接下来我们就来测量和观察你所带的一盆植物,(课前布置学生每组带一盆花)谁来说一说,你都想观察和测量植物的什么?对于这一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很多种


回答: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瓣的形状,测量叶子最宽的宽度和最窄的地方的宽度,厚度,长度,„„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也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对于这个实验过程,因为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做起来不亦乐乎,干得热火朝天。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新课标下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我就在讲植物时利用一节课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并做树皮拓片,在他们自己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前从没注意过的事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老教师的经验方法,积极进行课后反思,扬长避短,为学生带去知识的同时也把欢乐带给他们。

科学课的教学与数语外的教学不同,后者的课堂是安静的。可科学课就不一样了。每个同学的思想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实验又是每个同学都喜欢做的。因此课堂上不再有评优课的安静,学生也不再是规矩的。这就是科学课的随意。一个问题的提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很兴奋,每一个实验都会让他们坐不住,这时候的课堂气氛就特别的活跃,每个学生都在大声地说,生怕自己的声音别人听不到。这时候的你该怎么办?是大声的镇压,还是含笑而立?我想选择后者的


是少数吧。为这个问题,我曾经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声的镇压,结果是嗓子疼,学生不高兴,即使不在大声说话,也还在小声的低估。如果是后者,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肯定进行不下去。怎么办?无奈之下,请教老教师,回答是: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这样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但自己省嗓子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也就是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变得不再有教师,虽然课堂放出去交给了学生,但该收回的时候也必须得收回来。曾经听敦老师讲了一节课,在这一节课上,每一个问题的处理,敦老师都会说:这是最后一个了。就这一句话让其他同学也知道了该是安静的时候,教室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课也得以顺利地结束了。

纵观小学科学课本,无论是哪一节课,只要把握好严谨和随意的尺度,每一节课都会上得很精彩,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e35c726c85ec3a86c2c5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