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讲析诗词讲析《早发白帝城》

2022-08-05 07:1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文讲析诗词讲析《早发白帝城》》,欢迎阅读!
早发白帝城,课文,诗词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大家熟悉不过。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这首诗,现在我们的孩子正在学这首诗,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所在。但正因熟悉简单,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就不能甚深体会了。 在讲作文之法的时候,讲过“色声香味触法”色,是我们看到的东西;声,是我们听到的;香,是我们闻到的;味,是我们尝到的;

触,是是我们摸到的,是触觉;法,是是我们想到的,是意识中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是佛学里的概念。

为什么我们讲佛理在前,讲诗以后?个人认为,佛理看世界比任何学说比任何理化更全面更彻底更究竟。如果不理解佛法,中国的经典你就不好理解,诗也理解不了。中国的诗,是在唐代兴起的。那个时候深受佛法的影响,所以,中国画、中国诗,都有深深的禅意。理解了佛理,理解了禅意,我们就等于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山巅来看问题。

这首诗,我们不讲文字义。而是站在更高的山巅,来看其中的深意、妙境。这首诗的深意妙境在哪里?就在于时间与空间转换。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即白帝城。朝,早上。辞:辞别。现在的第一问题:辞别什么?一大早,辞别的是白帝城,这是文字意。

要是真的辞白帝城了,那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我们讲过,中国汉字就是画。中国的画是写意,西方的油画是写真。写意,就是写心中之意,不是求现实之真。所以这个诗里的字是可以变换顺序的,而西方的文字却不可以。比如我们换一下----朝辞彩云白帝间,我们换一下,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辞别的是白帝城的彩云呢?不一定是辞别彩云间的白帝城。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白帝城?什么代表白帝城?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同的城,一人一城。一花一世界,就在其中。没有固定的答案,才是答案。那么我们可以来理解了,作者辞去的是心中的城。我们看白帝彩云间,是城在云中?还是云在城中?城里有云,云里有城。云便是城,城便是云。说白帝城,非白帝城,名白帝城。

第三个问题,云是彩的吗?显然不是,但云不是彩的吗?显然又是。老师在博客里写过一个《天是什么颜色的》,天空的颜色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是蓝色的。黄昏的时候,天空就是苍红色的,要下雨的时候,又是灰黑色的。如果细细的观察,可以是黄色的,是粉色的。

同样,云也不能简单的以为是白色的。这个彩,是心中之色,不是本色。也不能简单的看成是作者简单的为了文字美而有意写成彩字。心中有彩便是彩,一切如心念。完整的来理解这一句,要离别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彩云白帝城,也不是一片白帝城彩云。抽象的讲,是一个世界。时间为世,空间为界,所以可以理解作者要辞别的,是一段时间、一份空间。只不过


这一个时间是用朝发,这个空间是用白帝城彩云间来代表。这样来理解,意境就大了些许。

千里江陵一日还----刚才我们讲了,白帝城是什么?江陵是什么?说是江陵,非江陵,名曰江陵。比如北京,什么是北京?有的人认为天安门,有的人认为故宫,就是一个地名,是一个假借。这个江陵,也是一个世界,一个时间,一个空间。千里,也不是具体的。我们知道一句名言,大意是这样的: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胸。同样,宇宙中什么最快?物理学讲是光速。

其实不然,是人的念。大家想想,真的是千里的水路,不是一日就到,是你读“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当下就到了。这就是心念的作用。如果去讲实境,依风顺水,走水路。一日千里,那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作者写出来了,我们要与作者的心契合,那我们就一念回到那个时代,一念我们就是作者,一念我就从白帝到了江陵。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也是空间的相对性。 两岸猿声啼不尽----江河怎么描述?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声法,写江不用江,写山不用山。用什么?用猿声。郦道元在《水经注疏.三峡》中写道: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大家要细微去品,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猿啼读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未见猿而闻猿之啼,未写水而写水之顺,未写山而有山之峻。这就是一种写作的功夫。这个啼不住,未见得是真的连绵不断。而是什么?是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这个音是留在作者脑子里的。郦道元也写: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里的啼不住也好,啼之悲,鸣之哀也好,都可以体会是人心之悲,人心之哀,借假动物而已。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过,这个万重山,万重山,不是真有有万重。这又是一个世界,一个作者突破的世界。真实的来讲,舟过的是水不是山,但作者突破空间,以舟过山,如此之妙。

我们再回头看这四句,整个的一个重点,就是突破世界,突破时间与空间,而用的全是自己心灵中的那个空间与时间来描述。这才可以体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我们不敢突破,我们就讲早上我离开白帝城,晚上到了江陵县,途中我听到了猿猴叫,还有小船过万山。那不就成了流水账了吗?

特别是后两句,要体会到那种境界—未闻啼,已见山,山已过,猿还


啼。全文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体会这样的一幅画或是境界:白帝早辞身到江陵,夜到江陵心系彩云。未闻猿啼已见万山,万山过尽猿鸣湿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1e8422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