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思潮

2022-03-29 09:1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艺术思潮》,欢迎阅读!
思潮,西方,艺术

简论西方艺术中的唯美主义思潮



学生:张子鑫 学号:0743002032



1. 唯美主义运动内容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以“为艺术艺术”为口号。以“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为特征。代表人物有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比亚兹莱,而王尔德是其灵魂人物。范围波及欧洲及远东地区,领域波及文学、戏剧、装饰、美术。

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2. 唯美主义的形成过程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


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鼓吹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艺术对生活的作用而言,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仅仅是艺术的学生,艺术是至高无上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陷入了本末倒置的认识论。

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鼓吹“为艺术艺术”。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小说《杜莲格莱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也是唯美主义的旨在说明人生是艺术的模仿,破坏了艺术,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

3. 唯美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唯美主义运动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就趋于沉寂,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就此销声匿迹。事实证明,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它已载入史册,但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超越了时空,至今仍在东西方文化中发生着一定的影响。19世纪40~50年代,俄国的“纯艺术诗派”,20世纪初日本形成的唯美派,“五四”前后中国形成的“王尔德热”,以及现代欧美文坛出现的,如结构主义、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等,它们或在艺术思想方面,或在艺术方法和表现技巧方面,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透露着唯美主义的信息。

4.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

西方唯美主义运动,前期打出了“为艺术艺术的旗帜, 把捍卫艺术的独立与自足作为自己的准则, 表现出了对“纯艺术的执着追求;后期又以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和实现作为目标, 提出了所谓人生艺术化的命题, 表现出了对自我实现方式的积极探索。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一次对于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积极尝试。但是, 它毕竟是一种尝试, 是近现代文化转型阵痛期所产的第一代婴孩, 因而, 其思想体系不可避免地具有许多相互矛盾、相互抵处, 具有某些畸形的特征。

首先,从其理论体系的内部建构来看, 作为一种文化思想, 唯美主义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矛盾。1.肯定现世人生与主张“无为”的矛盾。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3.实证原则与人本原则的对立。4.对于希腊文化精神的误解。其次,从整个思潮的发展脉络来看,唯美主义文艺思潮从从艺术的独立走向人的独立这一历程中,暗含了或者说本质上就是从艺术独立到艺术的消失,或者说是以人本取消了文本。

5.唯美主义思潮在西方文艺史上的地位

唯美主义思想体系,确实是一座高大的建筑,但不能不说是一座类似于比萨斜塔式的建筑;唯美主义文艺思潮不能不说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建构历程,但确确实实只能说是一次西西弗斯式的历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毕竟是西方近现代文化转型期阵痛所产的第一代婴儿,因而它又无论是在题材的开拓方面,还是在文学观念的建构面,都具有着一定的先导性质,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和西方现当代文学观念的源头之一。概括地讲,


它在西方文学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它拓展了美的领域和艺术的表现围,并较早触及了人的异化主题。在西方的传统文化观念当中, 真善美是三位一体, 不可分割的, 艺术也必须要立于真与善的基础之上。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有力地冲击了这一传统观念, 它以美无关于真善, 艺术是美的领域为旗帜, 恶与假引进了审美和艺术表现的范围, 以惊世骇俗的方式, 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 从而有力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和艺术表现视野。另外, 它还较早在艺术领域触及到了人的异化主题。罗斯金、莫里斯对于资本主义商业精神以及大工业机器对于人的主体性的损害的抗议, 王尔德对于个人作为“ 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种种处境所作的分析, 虽然还是些对于异化现象的较为感性的认识, 但它毕竟是文学艺术领域一个新鲜的话题。唯美主义文艺思潮以它对于人的现代处境敏锐的直觉, 开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异化主题的先河。

2.它最早打出了艺术独立的旗帜,为现当代文学观念的建立打下了最初的理论基础。所周知, 现当代文艺观念的新崛起在于, 文艺研究的鲜明而强烈的自主倾向, 文艺作品作为自足体、作为艺术本体论的显要地位以及文艺批评的自觉意识的觉醒。而这一切都恰恰源自于唯美主义文艺思潮艺术独立理论体系的建设。在唯美主义文艺运动当中, 人们把艺术之于美的领域, 反对艺术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感情, 更反对艺术承担任何社会职能, 实际上就割断了艺术与外部生活的一切联系, 使艺术成为了只为自身而设的自足体。同时, 唯美主义者还进一步把艺术归结为形式, 尤其是王尔德, 他更把文艺归结为一种语言的声音因素, 并认为语言的批评是文学批评的最高形式。所有这一切, 可以说是为现当代文学究、批评的所谓文本转移铺平了道路。

3.它的理论体系当中较早包含了陌生化的思想。我们都知道,“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最早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并形成理论。但作为一种思想, 它却早在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当中就已孕育萌生了。佩特主张“并非经验的结果是目的, 经验本身便是目的。倘若将这一观点应用于艺术领域, 那么, “并非审美的结果是目的, 审美过程本身便是目的”的断语便顺理成章了。另外,佩特还反对人们养成习惯。习惯是什么? 习惯不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吗? 王尔德宣称自然也摹仿艺术, 这虽然有其为个性的张扬而故弄玄虚的一面, 但这不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确确实实地道出了艺术对自然的陌生化的效果? 再比如戈蒂耶的“诗应有一种使人产生惊奇效果” 的观点, 波德莱尔的艺术应“通过种种形式和手段来造成一种‘惊讶’的观点, 无不显露出“陌生化”思想最初萌生的痕迹。

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历险、探索活动是一次对于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积极尝试, 所昭示的艺术独立以及人学关怀的趋势, 也正是后来者所努力进取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9336e0d15abe23482f4d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