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人教版)-教学教案

2022-04-15 20: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人教版)-教学教案》,欢迎阅读!
闻一多,说和,人教,教案,先生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人教版)-教

学教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领会并模仿文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确定记叙重点的写法。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所以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和第二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教学目标侧重于对闻一多品格和精神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中心事件和从中心事件分析归纳人物的精神品格等语文能力。第二个教学目标侧重于对闻一多品格和精神的认同、内化,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谢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准备范读课文。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问题导读”的教学方法:教师设计若干个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文章。在问题的设计上,依据整体阅读的原则,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由浅渐深,由表及里,兼顾问题的开放性,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1_认真听老师的范读,思考: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

1






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2.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部分之间是怎样过渡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两部分;是用第七、八自然段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第一部分内容作了概括,接着指出“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七、八自然段衔接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学者”和“革命家”也呼应紧密。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的特点有了整体的感知,为下面探究文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并口确定记叙重点的写法打下基础。问题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增加了问题的坡度,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进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自读课文,讨论: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六件事? (讨论中: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层要求他们达到认知、领会、模仿等三个层面,不宜作统一要求。讨论后,教师可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已实际选择完成。)二、品味探究

1.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这部分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重点语句,说这些语句中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师准备以下内容,讨论时评议归纳学生的意见: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表现为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语句有“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加点的词语都是起着关键表达作用的词语,“文化药方”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




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本教学环节依据了国际流行的“案例教学”理念:第1题,师生共同建立品味本文语言的案例,告知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和角度等。2小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语言的感受,参照案例,自主选择、品析。)三、课外拓展

说说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自读课本第116)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人教版)谢谢浏览!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04a593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